台灣青年畫家劉得興及其指導的15位學生,暨新北市文化局聯合主辨,在板橋435藝文特區光復館及華翠館舉辦【劉得興師生聯展-聽畫】,計有50幅畫作,展期為20161221日至201718日,並於1224日下午舉行「談畫會」,劉得興老師並在現場示範水彩畫以資推廣,以下是本報會場獨家報導。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105)年1120日適逢星期假日,由美國紐約余派研究小組暨李氏基金會主辦的第三屆國際京劇余派名家名票演唱會,在臺北文藝中心盛大揭幕。首先由臺灣京崑劇團偶樹瓊團長與基金會理事長李大偉共同鳴鑼,宣告開演。不到下午一時半,中華路上的戲院門口已是人潮洶湧,等待入場的大有人在,觀眾井然有序地入座。台上以鮮花、盆栽裝點、頗為雅致大方,展現出高格調的觀劇氛圍。幕起後只見場面(即為演員伴奏的樂隊)由原來的右手邊移至台中央的右側。因係清唱,舞台空間不需要太大,也讓為伶票辛勤司樂者露露廬山真面目,接受台下的叫好與掌聲,真乃貼心之設計也。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三屆國際京劇余派名家名票演唱會」於十一月二十日在臺北圓滿落幕。這一場對余派宗師余叔岩的贊禮,在美國紐約李氏京劇基金會創辦人李大偉先生的引領下,把典雅雋美、剛柔並濟的余派唱腔再一次呈獻給京劇的舊雨新知。當戲終曲畢,大爆滿的觀眾席久佇不去,依依之情溢於言表,轟動之勢前所未見。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三屆臺北國際京劇藝術節在北市文藝中心盛大展演共計三天國內外各界票友分別推出拿手好戲並力邀著名內行演員同台獻藝,為戲迷觀衆呈現十四齣經典劇目造成空前盛況。台上各顯其能生旦淨俱全。觀眾席裡資深票友以及愛戲成癡的迷哥迷姐們早已各就各位,引頸企盼。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美國紐約李氏京劇基金會暨京劇余派藝術小組籌劃的「第三屆國際京劇余派名家名票演唱會」,在創辦人李大偉先生率同下,已於1116日上午十時在北市國軍文藝中心完滿舉辦了記者發佈會,各界新聞傳媒、名票、戲迷充分交流,賓主盡歡。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華民國105年11月20日(日)下午2時於臺北國軍文藝中心隆重公演 

美國紐約余派研究小組暨李氏京劇基金會主辦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屆顧問張文涓先生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京劇第一名票, 睽違兩年再演好戲。

黃惠英《寶蓮燈》動人心,戲迷潸然淚下。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們可以想像,雖然已經是「冬皇」,而且已經開始朝余派轉型,孟小冬初入「余門」,還是必須把過去的唱法做一些修正的。自從老譚以後,觀衆的檔次提高了,口味變了,嗓門兒大、調門兒高都已經是「舊時代」的東西,余派的中和雋永和深邃簡約是不要這些的。而且,余先生規定,所學之戲,未經許可,不准上演。於是,孟先生每日到余府學戲,把余先生所教的一腔一字、一招一式、認真學到,一天不落,學習遠遠多於演出,如是者五年。陪伴她上課的,是余家的兩位小姐和琴師王瑞芝,余二小姐慧清和王瑞芝也都因此成爲余派的嫡系傳人。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余先生的弟子有所謂的「三小四少」,也就是小小朵(楊寶忠)、孟小冬、小譚(譚富英)、吳少霞、陳少霖、王少樓、李少春,其中學藝時間最長的,對余派的發展貢獻最大的,是孟小冬。向余先生求教的票友很多,最著名的是張伯駒、薛觀瀾、吳幼權、李適可、趙貫一、劉曾復等。談余叔岩,不可不談孟小冬(1907-1977)。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慎選劇目、闡演大戲的著名京票黃惠英女士,本週日(10/30)下午二時正,假國軍文藝中心展演經典大戲京劇《寶蓮燈》,由郭錦華老師親授主排。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余先生在1920年至1940年間共錄下了二十九段錄音,灌成十八張半唱片(見注釋)。各位雖然可以從這著名的「十八張半」中,聽到他從盛年到晚期的嗓音變化,所不變的,是他大氣而蘊籍的行腔、收放自如的氣兒、精準講究的字兒、昂然挺拔的勁兒和回味無窮的味兒。他對字音和對聲韻的研究,都深鑄在他的行腔裡,使得他不受音符的束縛。毫無疑問,他是在「唱」,但是因爲吐字精煉至極、聲韻修養至深,他唱來字字明白,聽來反而更像説話,流暢而自然,這正是用修養來唱,而唱出了涵養。他的裝飾音當然是有的,但是捉摸不到,以顫音爲例,別人的顫音起落分明,他的顫音卻有如螺絲轉兒,渾然一體往前進行,哪處起、哪處落,無從辨認,也無需辨認。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拜譚鑫培是余叔岩步上成功之路的轉捩點,除了學了老譚正式教授的兩齣戲外(《太平橋》和《失街亭》中的王平),還有不少的戲和戲中的重要關節,是在老譚「不待問而教之,不擇時而授之」的情況下學到的。在學譚的同時,余先生「鑽灼音訓」,對吐字和四聲做了深入的研究,爲練功和練嗓都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在舞台實踐方面,他不斷地向譚鑫培的同台配角們和琴師、鼓師請教,終於能夠「從容劇事之間,而不離其本」。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三屆國際余派名家名票演唱會即將於11月20日在臺灣登場,主辦的美國紐約余派研究小組暨李氏京劇基金會特別撰寫了一系列文章,概略介紹了余先生的生平、余派藝術及其所錄製的十八張半唱片,每篇文章都將搭配余叔岩先生的唱段,供舊雨新知在閱讀之餘,也能聆賞余先生蒼美醇樸的行腔。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京崑劇團105年9月24日在臺北市大稻埕戲苑下午場的京劇《楊八妹》,乃俞大綱先生編劇,由陳秉蓁領銜主演。她習花旦兼刀馬,得白傳鶯、李陸齡指導。因肯下工夫苦練,自己要好要強,正如戲諺所謂:「要練驚人藝,須下苦功夫」,因而練就一身扎實的基本功甚得王鳳雲老師賞識,將一身本事傾囊相授,終於出人頭地。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