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一百年,果然精彩百分百。百戲紛陳,朝野各界均以歡欣雀躍心情,表演慶祝。成立於1999年的「韻清樂舞劇團」由正副團長曾韻清、哈憶平領軍,演出形式廣納國劇、崑曲、黃梅戲、南管戲、湖南花鼓戲等。務期將各種優美的傳統藝術積極展現並永續傳承,是國內少數表演題材豐富的表演團體。100年歲末在臺北市迪化街大稻埕戲苑演出一場「戲唱黃梅慶百年」。

黃梅戲早在清末民初就產生了故事完整之本戲,如《七仙女下凡》。後受京劇和其他劇種影響,音樂及表演也有所豐富和提高。1949年後,黃梅戲從流行於安徽一地的民間小戲迅速發展成安徽省的地方大戲。是一種唱腔委婉清新、表演細膩動人的劇種。

黃梅調隨著由凌波、樂蒂主演的香港電影《梁祝》而風靡臺灣,成為大街小巷人人琅琅上口的曲調。如今隨著精選過的唱段,讓人回味起黃梅調全盛時期的盛況。

首由全身金光閃閃亮片裝的康雅嵐來一曲高撥子腔調的《血手印》及〈訪英台〉,並向觀眾祝耶誕、賀新年。〈樓台會〉康雅嵐的梁山伯搭配劉明珠的祝英台,一剛勁一溫婉。

《七仙女》劇中,〈路遇〉一段,先唱七仙女與六位姊妹在靈虛台上見下界孝子董永,動了凡心,經土地神(周陸麟飾)為媒,締結良緣的經過。悅耳動聽的旋律、熟悉優美的唱詞溫潤了在場的每一顆心。

《鳳還巢》是當年諧星蔣光超與莊元庸合作的經典黃梅調。漢霖說唱團長王振全的朱煥然、劉明珠小姐的程雪雁。〈洞房〉一折,百看不厭,只是朱千歲的假牙頻頻出狀況,更增笑點。

高音歌后常葳葳一身紅,喜洋洋,表演《江山美人》中的「散花」,又唱了《楊乃武與小白菜》裡的「春風春雨惱煞人」哀感動人。名歌星孔蘭薰勁裝打扮,一曲「遠山含笑」是招牌唱段,小調為西廂的〈拷紅〉。她與主持人黃金蓮合唱「戲鳳」,可惜大牛未戴酒保帽。大軸由哈憶平來祝英台,曾韻清扮梁山伯,合作〈十八相送〉,積十數年之默契,流暢自然,唱作精彩,樵夫、獨木橋、鴛鴦、白鵝、黃牛、觀音、黃狗,真乃樁樁件件響在耳際、浮上心頭。

arrow
arrow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