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遠/廣西採撰

從桂林沿漓江到陽朔的悠悠河域,透過眼簾,兩岸盡是奇峰峭壁,映照其間的還有大片水田,略呈梯狀,可看處美不勝數,甚至超越桂林,故有「陽朔山水甲桂林」的說法。

相傳秦始皇統一天下時,追趕群集於東海的山羊,奔至陽朔漓江一代,佇立岸邊不走,皇執神鞭一揮,群羊頓時化為奇峰,形成當今如入仙境般的「山水甲天下」神話傳說由來。儘管是神話、傳說,自古以來,桂林確實是文人、藝術家、畫家匯集的山水畫及藝術品的世界,中國的山水畫、文獻中記載乃是運用「山水訓」中的「三遠法」意境繪成的。所謂三遠,就是以「高遠」仰視,以「深遠」俯視,再以「平遠」水平視之意思,換言之,一幅山水畫,看官須經往上仰視,往下深視,然後以水平遠視,如此可以評價畫風是否優質。而桂林山水的意境,是最受畫家摹模的盛地,尤其是水墨畫,筆者曾在北京故宮博物館觀看過此類畫幅,相沿興起於六朝時代,其中描繪桂林山水居多,故又稱「南畫」。畫家也以桂林本土人才為最,風格乃表現出山川迷漫,觀之如飄渺虛無、似真似幻的感覺。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季辛吉,及前總統理查‧尼克遜在1978間任內時期,曾先後訪問中國,慕名到桂林觀光,漓江之旅,山水如畫,季辛吉感慨地說:「過去我總以為,中國山水畫是藝術家浪漫的想像,現在才知道這是現實主義的寫真!」美前總統尼克遜也懇切地說:「我去過世界上八十多個國家,一百多個城市,我將無保留的說,沒有一個比得上這裡的美麗……」貴為大國之元首與外相能如此毫無保留面對媒體抒發感慨,凡到過漓江的人,咸稱「桂林是山水畫的故鄉」,由此可以見證。

◎ 柳侯垂德政 產物裕柳州

柳州市位置於桂林與南寧之間的柳江河畔,北距桂林一百七十五公里,南離南寧約四百里地,也是筆者家族逾二百年先後傳承有八代子孫籍地所在。

逆柳江上游,有柳城、羅城、東江、融安等縣治,群山環繞,河澤縱橫,自古即以農產、礦石、木材、藥材山產、水果盛產所在,這些縣治大部分居集都是少數民族,有:壯、苗、瑤、侗、仫佬、毛南、回、京、水、仡佬等十一個族群,他們自上游以小舟載著產物,大宗的木材、山產紮結成筏,沿河順流而下交換物資以為生計,大宗木材礦石,集聚在柳州上岸貿易,故自隋唐以來,柳州設為郡置,管轄沿河諸縣城。

柳江一代生產的木材,名為「柳木」者遠近俱都知名,材質中含有某種植物脂,能防水浸,年久不腐爛,其比重與水分子一般,置水中載浮載沉,這種材質是製作棺木的上上材料,俗話說:「吃在廣州、穿在杭州、娶在蘇州、死在柳州」,就是最好的說明。

柳州之繁盛,自唐代肇始,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字子厚,公元733-819),係唐德宗貞元年間進士,拔博學鴻儒,至唐順宗永貞年間,因坐王叔文事,以黨王被降罪貶為永州司馬(湖南零陵縣),既罹竄逐,涉履蠻瘴,藉其憂鬱之情,發為文字,深切動人,喜其地山水之奇麗,著遊記八篇,名為「永州八記」,被譽為遊記經典之作。唐憲宗元和十年,調任柳州刺史,到任後施行德政,先是調解種族協和,鼓勵百姓開墾荒地,建設學校教化異族學子,提倡境內文明,深受百姓尊敬,又建設水、陸交通,柳江上游湖澤涇流縱橫如織,又處多雨之地域,暴雨降臨易生水患,子厚教民開拓運河疏通流域,以收水路交通暢達,兼收政、經實績。

柳宗元到任治理柳州僅四年便卒於任內,惠民功績極為宏廣,百姓追念其人,遂於公元821年在羅池附近建立祠廟,現今已發展成「柳侯公園」以紀念其人,園內有清代重建之「柳侯衣冠塚」等古蹟。

◎ 樂歌相語對山歌 采調風情唱遐邇

魚峰山公園,位於柳州城南,此處有魚峰山、立魚峰、小龍潭等景點,都是名勝盛地。這裡還有一項,是少數民族壯族歌手「劉三姐」故事之淵源地。傳說在唐代中葉,壯族女歌手劉三姐,藉山歌唱出當地一名地主之專橫霸道,被地主以債務為要挾,逼其為妾,當時自信歌唱才華出眾之劉三姐,提議以比賽歌唱解決之,無奈始終分不出勝負,最後劉三姐走投無路,從魚峰山頂投身小龍潭自殺,霎時雷鳴大作,颳起颶風暴,龍潭中躍出兩條大金鯉,一條揹著劉三姐飛昇上天,另一條變成塊巨石,掉落在專橫霸道的地主頭上。

這則因果報應的神話故事,一直流傳在壯、苗、瑤、侗等少數民族族群之間,他們用山歌傳唱故事,並在魚峰山間,每年舉辦山歌比賽,這種風氣流傳世代悠久,形成了廣西全民喜愛山歌民謠習慣,大多選擇對唱方式,歌者針對當時環境事故,隨意編唱歌詞(以唱代言),歌詞多為七言、十言之上下句,配合已成格調的聲腔歌唱,漢族人以桂林方言之四聲平仄押韻為準,其他少數民族則以本土語言傳唱。數百年來,廣西少數民族之山歌民謠,已經成為其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而劉三姐這位傳奇人物,則被民眾譽為「歌仙」了。

1959年,柳州市彩調歌劇團,取材劉三姐的故事,以鮮明的形象,刻畫了這位女性民間歌手的反抗性格及歌唱智慧,全劇以山歌貫串始終,在〈盤歌〉、〈對歌〉、〈禁歌〉、〈傳歌〉等主要情節中,展現了古代壯族人民以「樂歌相語」的生活習俗,也形成了獨特的本土藝術風格。

196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在南寧舉行《劉三姐》專場匯演大會,於演出後決定以柳州彩調劇本為基礎,並吸收各劇種演出本之優點,改編成八場民間歌舞劇《劉三姐》。1978年攝製成彩色藝術影片。

近廿多年來,凡看過電影的觀眾,大概都能哼上幾句廣西少數民族山歌民謠的基調聲腔。此片在臺北電視台的電影頻道也曾播放過,筆者亦逢緣欣賞。(待續)

 

5壯族女兒登高唱山歌

壯族女兒登高唱山歌

 

5身著傳統服飾的青年男女對唱山歌

身著傳統服飾的青年男女對唱山歌

 

5桂林漓江漁歌晚唱

桂林漓江漁歌晚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弘報 廣西 桂林 漓江
    全站熱搜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