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世代交替才能源頭活水不斷。國光劇團除了長久以來以新思維組合、重塑傳統劇目,並且巧妙運用現代劇場手法創編新戲,吸引觀眾群。基於「學然後知不足,演而後知困」,今(2013)年有計畫地推動「人才傳習新苗計畫」,歷經半年多的努力,分別請到大陸生旦淨丑四個行當的優秀師資在文戲的唱念和表演的深化加強上,為演員加功。更難得的是這項訓練課程公開對外招生,只要有志從事傳統戲曲表演的中青年演員或劇校生均可參加,全程免費。如此用心與魄力更彰顯主事者的眼光。自古「夏練三伏」,從溽暑酷熱的715日至816日每週一至五10001700,師生揮灑汗水,終於將在81718兩日下午在國光劇場進行成果展演。

首次來臺的大陸國家一級演員、李派武生傳人韓增祥老師是武生宗師、藝術教育家李萬春先生的親傳弟子。十歲入行,畢生從事舞台演出,以猴戲、全本《武松》、《連環套》等戲見長,並創新改編許多劇目,又在中國戲校附中教學,致力培養青年演員。為紀念恩師,每五年辦演出。2010年乃恩師百年冥誕,劇院同仁聯合辦紀念專場,韓老師特別演出李門代表作《落馬湖》、《華容道》,以傳承李派藝術為職志。

在此教戲月餘,韓老師的感受有二:一、國光劇團在普世皆重經濟效益的時代,竟然免費培育新苗,令人佩服。受邀任教者意見被重視接納、生活起居被照顧得無微不至,工作時心情舒暢。二、學生珍惜機會,學習情緒高昂、態度認真,尤其不分長幼尊卑,彼此相互支援、幫襯,不忌賢妒能。排練演出時,從不計較角色大小、戲份多寡,師兄弟互敬互愛,一心只為戲好。

老師所教七位學生各有所長,皆有嗓子,故而教學著重「武戲文唱」。他說老前輩嘗言:「戲細戲」,戲要琢磨劇中人物的內心表現才能掌握「戲骨頭」,也就是所謂的「核心價值」。就以《連環套》為例,他的恩師李萬春就主張「生活藝術化」而非「程式化」,演武戲更重「唱念做」,念白不只上韻就夠,抑揚頓挫要根據人物當時的心境,昇華為生活化的表演。李派吸收了各派武生的優點,兼容並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尤其他的唱念在「美、脆」之外,還加上「甜」,人稱冰糖味,絕非朝夕之功。

言談會晤之際,印象最深的是增祥老師十分尊重師門(即李萬春前輩),自己一身技藝全蒙師父所賜。這也是一種身教,每晚他必定跟在北京的師娘通電話報平安,學生無形中也學到許多為人處事的榜樣。他強調學戲要從「會到通、通到精、精到化」,最後化為自身的玩意兒。通天教主王瑤卿常說:「學了會了嗎?會了對了嗎?對了好了嗎?好了精了嗎?」精了還要再求精。韓老師認為武戲乃腦力勞動,而非體力勞動。傻練不如巧練,做演員是一種享受,而非痛苦。如今的他已不賴此維生,當成享受,多美啊!

手把手的徒弟們孫元城、劉祐昌最佩服課堂上老師不打不罵、談笑教學,一段典故、小故事,道理自在其中,師生相處融洽,生事之以禮,彼此如父子般相親。預祝本(八)月的成果發表圓滿成功!

 

武生老師韓增祥(居中坐者)來台授課 /來源:國光劇團.JPG

武生老師韓增祥(居中坐者)來臺授課 /國光劇團提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弘報 京劇 國光劇團
    全站熱搜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