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空大慶祝建校二十五週年,該校國劇社公演了四齣折子戲,外加四大清唱,國藝中心花團錦簇充滿著歡樂氣氛,連陰雨多天的氣候也突然放晴、紅日高掛,更覺得喜氣洋洋。開演之前先唱國歌,使全場觀眾回到二十年前的熱烈情緒,歌聲也特別洪亮,校長張繼昊致詞,對學校多所期勉,也對觀眾表示歡迎。

首先登場的清唱節目是由魏竹嶢同學主唱的花臉戲《坐寨》,黃鍾聲震全場,繼之周榮蘭的《花木蘭》聲美腔圓、韻味醇厚,一聽便知是位年輕的「老票友」,周自壯校友的《文昭關》乃楊派經典,唱來十分神似,張祐瑄同學的《鳳還巢》梅味十足,婀娜多姿、聲情並茂,贏得不少掌聲。

折子戲第一齣是由臧其亮先生主演的《拾黃金》,也叫「花子拾金」是個「獨腳戲」,也就是只有一人表演、扮演各種角色及表現各種藝能,從頭到尾自說、自話、自演、自唱,也有對話,是他與觀眾看不見的神仙對話,神仙叫他唱什麼,他就唱什麼,以表示拾得黃金、發了財、酬謝神明之意,演員本身必須多才多藝,有的還會自拉,自唱,以取悅觀眾為目的、通常是個「暖場」戲,或是兩戲之間的墊戲,臧先生唱了幾段老生戲,也還有板有眼,倒是他在台上摔了一個漂亮的「吊毛」,洩了底,原來他是位專業「內行」。

第二齣是由錢蒑芬同學主演的《三娘教子》,錢小姐是宗梅派路子,演薛保的莫中元和演倚哥的黃婉苓都是復興劇團的專業演員,配上復興當家琴師王興中的京胡及其樂隊,在有「鼓王」之稱的朱統文領軍之下,實是一個極好的組合。這齣戲是以[二黃]為主調,錢小姐是嗓音甜潤、吐字清晰、運腔強弱及氣口拿捏非常老練,尤其身段柔美、動作文雅,在臺北票界早有名聲,去年曾演過張派戲《狀元媒》博得社會好評。此次是三娘王春娥,從出場後的定場詩到念白,快慢有序、交待清楚,在機房的大段[二黃三眼]益顯其深厚的功力,接唱中[三眼]:「罵一聲小奴才……」起伏頓挫充分表現出對倚哥頂撞的生氣,其後與薛保按腔[二黃原板]:「老薛保……」銜接得非常好,「割斷機頭……」的高腔,在走高音時毫不費力的滑上去了,最後一段[碰板三眼]更是游刃而有餘,極其順暢的結束了全劇。《三娘教子》是個雅俗共賞的戲,有張派、梅派之分,各有所長最大的不同,在於胡琴過門及拖腔音律:張派較花俏,梅派較為大方而平和;張派華麗尺寸較快,梅派醇厚優游自在、瀟灑而速度,[慢板]稍慢,[二六]、[原板]都差不多,錢小姐唱來不急不徐很是耐聽,她似乎張、梅兩派都有研究,票友唱戲所追求的無非是個「美」字,要美服、美容、美姿、美景還要有美聲,不論喜愛哪派,只要能掌握住這個「美」字,就算是「好」,錢小姐庶幾近之。

第三齣是由楊富永先生主演的《赤桑鎮》,飾包拯;吳妙貞一角由國光劇團的當家老旦羅慎貞擔綱,這是一齣花臉與老旦的對手戲,唱腔有[二黃]也有[西皮]都很好聽,楊富永先生宗裘派,行腔運調也都循規蹈矩,在大陸名琴張國棟的京胡伴奏下,保調包腔非常賣力,提升了許多演出效果,只是羅慎貞的高嗓被壓下來了,未能暢所欲唱,有點委屈,我發現她在台上手中似乎缺少了一件東西,就是老旦常用的枴杖,在猜是否「砌末箱」忘了帶來,還是演員另有所本,總覺得不應該沒有枴杖,老旦在聽說包公鍘了包勉(親生兒子),一氣之下舉起柺杖要打包拯,然今台上只見老旦舉起雙臂就要打,老太太在這個年齡多半骨質疏鬆,難道不怕骨折?還有王朝在老太太急急忙忙要趕去向包拯問罪忘記了拿柺杖,王朝迫不急待地扛起柺杖急忙追上前去,為今沒有了枴杖,王朝只好空手追。國內外許多劇團公演這戲,在習慣上都少不了枴杖,我以為還是隨俗一些比較好。

最後,大軸上場了,是由空大國劇社社長高秋華小姐主演的《玉堂春》,王金龍一角是由復興前團長、被譽為小生泰斗的曹復永扮演,國光老生王鶯華扮演劉秉義,莫中元扮演潘必正,文武場仍是由王興中、朱統文領導的復興樂隊擔任,高秋華小姐習梅派青衣多年,嗓音寬亮,又論唱念無不字斟句酌,十分認真,悶簾中「苦哇!」一聲未了,已引起一陣掌聲,[西皮導板]非常洪亮清脆、[搖板]後唱慢[三眼],梅派韻味盡出,幾乎一句一彩,跪在台上長達四十分鐘確實十分辛苦,戲班子裡有句諺語「唱死蘇三累死猴」,意指《玉堂春》中的蘇三從頭到尾都在唱,從[西皮導板]、[搖板]、[慢板]、[原板]、[二六]、[流水]幾乎是青衣所應有的板式都有了,一跪四十分鐘,起來還是唱,如果沒有副好嗓子,實在難以完成;而演猴戲的武生除了打就是翻,很少有唱,當然很累。高秋華的梅派唱腔很是正規,運嗓細緻,歌聲娓娓動聽,扮相也是優美,尤其頭上那付「頭面」飾物密排,閃閃發光,全是小塊純水晶加水鑽鑲邊,反光度甚強,光亮不同凡響,並非普通「亮片」可比,名票的行頭果不尋常。她久跪乍起兩腿酸痛,伸腰揉腿的動作自然而逼真,想是她真的雙膝痠痛,才能不演自像,揭示這是一齣成功的演出。此處令我特別欣賞的是站立在後排那八位文風不動、頭不亂轉、眼不胡瞄的「女生龍套」,像木雕泥塑一般立正站了四十分鐘,像極了中正紀念堂的憲兵禮兵,而她都是空大各社團的團長,年紀大的有五十餘歲的,實在難為她們,就算換上男仕們想也難做到,不僅在國內各票房演出未曾見過,即使專業劇團,也不多見,我不相信她們都受過專業訓練,但我卻相信她們是在表現一種精神,那就是高秋華社長對我說過的:「我們雖唱得不好,但我們絕對認真。」對啦!他們全體參與的同學都很認真,因為他們有一位認真的校長,張繼昊校長從開場講話,一直到散場再陪全體演員合照,寸步未離開現場,上行下效令人欽佩。

此外我還看到一個很少見的場景:按國劇場面,文場的京胡稱之為「文場領導」,在「升堂」或「點將」時隨著嗩吶曲牌間打「水鈸」,應是常態。但今天我卻看到在王金龍升堂時,「文場領導」背對著觀眾自己吹起嗩吶來了,常規上吹嗩吶的多是月琴或是三弦演奏員的兼職,今天換了人,也創了新例。但對整場演出美好的效果絲毫未生影響。

空大是個「成大教育」學府,同學老少咸集,各種職業都有。為廣大社會成人學習,開了一條寬廣大道,培植人才意義,在數字之餘,對文化藝術、教育活動,也大力推動國內大專院校像空大這樣的國劇社團並不多有,據知除了政大,臺大有國劇或崑曲劇團外,連標榜「文化」的大學也極少有學生國劇社團對外演出。國劇藝術日漸沒落,這個流傳數百年的優良文化遺產若再不用心提倡,恐將消失,同樣是「國立」的高等學府,大家學學空大如何?

 

7《三娘教子》錢蒑芬.jpg

《三娘教子》錢蒑芬

 

7《三堂會審》高秋華.jpg

《三堂會審》高秋華

 

7《文昭關》周自壯.jpg

《文昭關》周自壯

 

7《木蘭巡營》周榮蘭.jpg

《木蘭巡營》周榮蘭

 

7《坐寨》魏竹嶢.jpg

《坐寨》魏竹嶢

 

7《鳳還巢》張祐瑄.jpg

《鳳還巢》張祐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弘報 京劇 票友
    全站熱搜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