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陶三春》是吳祖光的作品,做為第一次看豫劇的人,覺得這部劇呈現的感覺比較屬於精巧型的劇目,對於佈景和道具,雖然不是精緻華麗,但是卻簡潔唯美,尤其是佈景,有幾折採用剪影式的圖案,讓人眼前一亮,這是臺灣豫劇團演出的成功點。

劇情方面簡單易懂,故事採取倒敘的手法。首先,對於演員特色上,演員掌握得非常到位,每個角色如高懷德、柴榮、趙匡胤、鄭子明都具有強烈的本色味道,沒有那種帝王將相的架子,營造出這個喜劇的氛圍。故事放在鄭子明在瓜園中結下的瓜「緣」,而因為這一件事由偷瓜而起,所以也點出了偷瓜之事後鄭子明之緣分具有懲戒過程才能得到完滿的結局。有趣的是,鄭子明被安排為一賣油郎角色,他在煩惱時居然還跑去偷油吃,活像耗子遇見貓一樣,除了符合他先前賣油的形象,也雙關地點出「油」與「憂」的比喻,各種各樣的油象徵着各種各樣的憂。最後還被自己的定情信物——油梆子所制服,油梆子變成了家法的象徵,其所有權從鄭子明轉換到了陶三春手中。

這部劇具有一定程度的現代意義,在一個女性主義抬頭的社會中,陶三春其本身具有現代女性的主動性格在其中,她謝絕官員的護送,主動去尋找情郎,與傳統中女性之為愛情的被動角色是相異的。或許有人會問,陶三春何必等鄭子明派人來,自己尋他去不就得了?這也是陶三春的意志所在:一來受限於情報,她不知鄭子明的下落,卻依然死心塌地等著;二來陶三春的愛情是在得到鄭子明認可下才行動的,是鄭子明的召喚,而非一廂情願地前往。這樣的手法,區分了陶三春和潑婦的身份,陶三春的不同在於她是靈動與智慧的女孩,執著、本色而不野蠻。除此之外,鄭陶的鬧劇,點出愛情是一個相互的磨合,在雙方都有缺點的情況下,如何達致和諧,愛情的平等地位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以至於每當鄭子明想要「打」陶三春來破壞這個愛情的平等地位時,鄭子明反而就「被打」了。在這部劇中,重新看待男女的關係構成整部劇的辯證歷程。

但是這部劇,沒能跳脫出傳統的意識形態,雖然陶三春的女性角色是一個很大的突破,但是最後依舊以加官進爵做為結尾,又把劇拉回現實功利意識的標題中,使結局失去了韻味。此外,演員在武場中動作不夠流暢,兩次失手,雖然無傷大雅,但是打戲卻著實不多,也不夠精彩複雜,失去了題目中「打」的立意,武戲的安排,確實不如京劇把子精彩。

整體來說,這部劇是一部老少咸宜的好劇,雖然結尾不脫立身立功立言的意識形態,但是對於男女愛情的重新詮釋是一個立意相當新穎的主題,既合乎這個時代的男女關係探討,也合乎傳統戲劇的價值審美,適合舉家共賞的輕鬆戲劇。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弘報 豫劇 臺灣豫劇團
    全站熱搜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