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票房,係指票友聚集相對練唱、傳習、演藝之固定場所社團組織。追索沿革,原指清朝初年,戲曲日熾,遂由朝廷在全國設立許多演劇場所(時稱「包辦處」),在此表演的藝人,則由政府培訓,結訓後由朝廷發給「龍票」(相當於現今的「執照」),總培訓後在包辦處任職的人員,統稱「票友」。康熙年代以後,遂停止這種演出活動,而把演出不取酬勞的業餘戲曲、劇藝、樂師者稱為「票友」。所以,今日之票房及票友,釋義上和前清時代有所不同,當今之世,舉凡民間人士有戲曲同好,相互組合而成在既定場所定期練唱者,稱為劇社或票房,社友亦稱票友,倘有定期演出,得向政府民政單位報備立案,取得演出權益或安全保障。

《弘報》自創刊以來,即以報導票友活動、演出訊息、評析公演劇藝為主軸,在平面出版時期,曾有「票房春秋」欄目,統計上世紀八十年代是臺灣京劇鼎盛時期,京劇票房多以百計,票友也不可勝數。時至今日,傳統戲曲萎縮,年長票友日漸凋零,青年學子追求時尚的電子娛樂,對於戲曲國粹,索然不感興趣,對於振興京劇,實是一大隱憂。如今,在臺北市要組織京劇票房有兩大難度,一則缺乏專業伴奏,二則沒有行當、流派全能伴奏的場面,名票不願來參與。健全的京劇票房,已經少得屈指可數。

1(左起)黃京翹、焦仁和、李秋月.jpg

(左起)黃京翹、焦仁和、李秋月

 

「龍潛蛇隱馬當先」,由張派青衣名票周麗眉女士主持之北市「曉曉票房」,在主持人熱心服務及策劃之下,每年秋、冬兩季,聘請大陸名琴胡連祝、趙蕙蘭來臺伴奏,又延寶島名鼓師劉大鵬掌武場,每週一、二、三連續三晚的密集活動,已集結了近三十位各類行當的名票參加活動,包括焦仁和(前海基會秘書長)主持的「同心劇社」成員、「曲韻」黃惠英、「北安」張銳民等票社同行,都來參加,是最近三年來最紅火的票房之一。

2(左起)胡連祝、趙蕙蘭、黃惠英.jpg

(左起)胡連祝、趙蕙蘭、黃惠英

 

3周麗眉清唱.jpg

周麗眉清唱

 

    流派名票 共聚一堂

「曉曉」既是一個各類行當、流派名票組成的京劇票房,成員中之年齡、戲齡、行當、專職也來自社會中不同階層:其中譚派名票李德進、裘派名票夏連生、楊派名票楊學奇,都年邁八旬耄耆,戲齡最長、能戲最多,經驗豐富,登台票戲,仍然底氣充沛,遇有專業演員配戲對口,毫不遜色。可謂票房三老。

4李德進《定軍山》.jpg

李德進《定軍山》

 

5夏連生《草橋關》.jpg

夏連生《草橋關》

 

6楊學奇《擊鼓罵曹》.jpg

楊學奇《擊鼓罵曹》

 

余派名票黃京翹、麒派名票鄧序生、裘派名票武之璋及余楊兼習的焦仁和先生、簡志信先生,儘管他們在退休前事業騰達,退休後便以習唱京劇為養生逸性。相互呼應,彼此聯名,作為推廣京劇藝術文化的推手。

7鄧序生《追韓信》.jpg

鄧序生《追韓信》

 

眼科名醫李驊,外科手術高超,唱京劇楊派聲腔同樣高超,他天賦一條好嗓好腔,唱戲不浮不飄,穩重蒼勁,遇有大幅度的起伏跌宕,即能痛快淋漓發揮,技藝如同專業一般令人喝采,誠是臺北票界老生唱將之一。

8李驊《碰碑》.jpg

李驊《碰碑》

 

年輕的坤票老生高進,是臺大博士生,底氣足,嗓子寬亮。在胡連祝老師調教下,學了幾齣孟派老生段子,力求立音峭拔,殿後音雄渾的成果,剔除女性犯雌音的缺點,日後將是票房的生力軍、票界的新生代。

「曉曉」的旦行名票,應是票界的強項:宗梅的花衫、青衣黃惠英,是票界全才的名票,馳名逾三十載,唱過十齣全本大戲,得兩岸著名院團、名角合作唱戲,係無數戲迷票友關注的焦點人物。梅派青衣票友李秋月,為人純正謙和,習戲一如其人,一齣《鳳還巢》梅派經典唱段,唱得純正嚴謹,聲腔細緻動聽。票房主持人周麗眉嗜習張派劇目,《西廂記》、《白蛇傳》、《二進宮》等段子,稟賦一條高亮清脆的好嗓,熟練而好聽。尤有進者:身居基隆,每週往返三次料理票房事務,任勞任怨、出錢出力,從票房開箱到封箱,處理得井井有序,真是難能可貴。登台辦戲更有一套經驗。

9黃惠英《掛帥》.jpg

黃惠英《掛帥》

 

10李秋月《鳳還巢》.jpg

李秋月《鳳還巢》

 

    歲末封箱 唱和融樂

蛇年冬至,票房設宴封箱以歡送伴奏琴師榮歸大陸過年,是晚會友集結兩席,宴罷開唱,非常熱火,計主持人周麗眉開唱《狀元媒》、楊學奇《擊鼓罵曹》、李秋月《鳳還巢》、夏連生《草橋關》、鄧序生《追韓信》,武之璋、李德進《鍘美案》,李崇遠《監酒令》、李德進《定軍山》、李驊《碰碑》、黃惠英《掛帥》。最精采部分是對口唱,有:焦仁和、武之璋《空城計》,周麗眉、李秋月、夏連生、李驊合唱《二進宮》,黃惠英、李崇遠合唱《斷橋》的精采折子。

11李崇遠《監酒令》.jpg

李崇遠《監酒令》

 

12武之璋、焦仁和合唱《空城計》.jpg

武之璋、焦仁和合唱《空城計》

 

13合唱《二進宮》.jpg

合唱《二進宮》

 

筆者無法在狹小的文字空間去評述每一個會友的演唱技巧,惟懂戲的人都能評估得到這些劇目的唱段及演唱者,可以表現出流派紛陳,唱者各有技藝與風格,相互營造出唱和融樂的氛圍,以及不同票社的名票相互交流、切磋劇藝的成果。假設辦兩場名票聯袂演出全本大戲,如全部《四郎探母》、《狀元媒》、《紅鬃烈馬》……集結臺、京、津名票互相合作觀摩演出,定可震撼菊壇票界,也是振興京劇的另一股力量。

14全體社員大合照.jpg

全體社員大合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弘報 京劇 票友
    全站熱搜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