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於台北市中山南路上的國家戲劇院,周遭有廣場腹地環繞迴廊與園林花木,已然成為首善之都的明顯地標,至今(2017)年已有三十載歷史。為慶祝這幢金碧輝煌的宮殿式建築30周年慶,外觀與內部均做了一番大變革。在空間使用以及功能規畫上力求貼近觀眾,並以使用者的需求為考量,使人眼睛為之一亮。

首先從舞台與後台所有已達更換報廢年限的地板大幕、燈具等物件開始除舊布新。劇院內舞台與觀眾席盡量拉近距離,務求台上下演員和觀眾聲息相通,笑淚與共,感同身受。劇場周邊所有營運硬體設備均顧及服務人員和顧客的互動,務期像觀劇的感受一般,雙方毫無隔閡,自在舒適。

劇院地面層的駐店,總稱為「戲台咖」(Theater Café)。包括:(一)戲台茶館:供應台灣茶及牛肉麵。(二)市集:人群逛著市場,瀏覽台灣出產新奇選品。(三)書店:乃劇場人的書店,有各類戲劇、文學、美術書籍。(四)酒館:有如後台演員休息室的義式餐酒館,到深夜都可享用道地義式料理及精選啤酒、紅白酒。(五)咖啡:戲台下咖啡,有手沖及義式咖啡,新鮮沙拉及三明治。(七)戲台小舖:賣的是各種雜貨。廣場上活動的人們,從清晨到深夜都可來補充些飲料、零食、水果等。這些營業體由「世代戲台公司」主導經營,呈現一番新氣象。「戲台咖」將劇場元素融入營業空間及零售店中,以舞台布景、燈光、道具所營造的空間,將顧客與員工納入其中,如同導演、演員、劇組人員和觀眾一般。務期打造新的文化運動,進而帶動蓬勃發展的時代精神。如今世代交替快速,硬體設備更要符合潮流、切合實用,跟得上社會脈動與風尚潮流,方能立於不敗。

最值得稱道的是此次大規模全面的整修改裝,將汰換下來的舊燈具含軌道暗紅色絲絨大幕以及奧勒岡松木舞台地板,甚至懸吊鋼索等設備,均再次使用在新的營運空間內。讓看戲的觀眾和過往的遊客,能夠近距離接觸,並了解原來布景燈光舞台,這些一向遙不可及,負責製造效果的軟硬體設施,竟然如此親切地化身為賣場櫃檯的照明設備,以及酒館沙發的深紅絨布面。還有多少名伶巨星排演走位,腳踏過的油漆已斑駁的松木地板變身為餐廳及書店的桌面和座椅,別有一番情趣。大大發揮環保節約 再生利用的效益。更以當年出國表演,裝運戲服道具的金屬大箱作為擺設裝置,處處連結劇場與觀眾雙方。讓觀眾和演員同聲相應 同氣相求,真正融入劇場氛圍中。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在空間設計方面,餐廳吧檯牆壁背後,即為劇院觀眾席,緊密連結劇場與商店區。

讓我們拭目以待,迎接一座嶄新的國家劇院。寄望這座國家級殿堂從今以後好戲連台,吸引更多民眾進入,來享受觀劇、閱讀、休憩、餐飲、充電、約會、消費、購物等多元化的休閒娛樂活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