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9日下午二時正

洛杉磯Baldwin Park Performing Arts Center

做爲余叔岩先生唱腔的追求者,我們受到李大偉先生率先主辦三屆余派演唱會的「感召」,今年又正逢余先生的嫡傳弟子孟小冬先生誕辰110週年,而北美唱余派的女老生不乏其人,所以決定別開生面,辦一場以女老生為主,以男士們和其他名票為綠葉的清唱會,緊接著清唱會之後,我們請到了五位著名的京劇名家凌珂、鄧沐瑋、張健名票馮德曼、楊維筠著名琴師閻一川、鼓師王大亮,聯袂獻演孟先生的曠世名作搜孤救孤》來紀念這位真正的余派大師。

 

孟小冬,多麽美麗而響亮的名字!她出生在1907年的農曆冬月,生日是冬月十六,前一晚,想必皓月當空,乾坤分外明亮,她的本名,就叫令輝,閨名是若蘭

孟小冬九歲隨仇月祥學老生,十一歲登臺,唱的是《三斬一碰》,也就是《轅門斬子》、《斬黃袍》、《斬馬謖》和《碰碑》。這幾齣戲都是大段頭的唱功戯,許多成年人都唱不好,小小的孟姑娘若不是有充份的天賦,是唱不了的。天賦是她一生最大的寶藏。

師父仇月祥是孫菊仙派,這一派講究氣大聲宏,爲孟小冬日後在氣息和發聲方面打好了基礎。這個時期的孟小冬底氣足、調門高、嗓音衝,唱得飽滿酣暢,但也難免稍帶海派的氣息。到了十八歲,她已經具備了好演員的内涵,眼光早已從高、衝轉向了對韻味的追求,越唱越耐聽,聲譽日隆,成了名角兒。這一年,她北上津京,向老譚的琴師陳彥衡和徐蘭沅、以及王君直、楊寶忠、言菊朋等請教譚派戲,開始朝譚派轉型。對孟小冬而言,這是她藝術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數年内,又開始向鮑吉祥和楊寶忠學余派戲,余先生有戲,她便觀摩苦練,久而久之,她的唱越發脫離了早年滿宮滿調的氣勢,漸漸向余先生靠近。除了唱功戯,常演的靠把做功戲有《珠簾寨》、《南陽關》、《連營寨》、《打漁殺家》等。對北京的觀衆們而言,孟小冬文武全才,在衆多的坤生中,她是最好的一位,堪坐第一把交椅,於是有媒體人給她上徽號,叫她冬皇,這個封賜,倒也實實在在地成了她的代號,冬皇就是孟小冬。

1938年,孟小冬磕頭拜余叔岩爲師了。余先生肯收這個女學生,按他自己的話,是因爲她接近我的戲路,且堪造就。這是她的第二座里程碑。

孟小冬立雪余門,是必須把過去的唱法做一些修正的。自從老譚紅後,觀衆的檔次提高了,品味升級了,嗓門兒大、調門兒高都已經是舊時代的東西,余派內藏筋骨力在其中,是不要這些的,余先生規定,所學之戲,未經許可,不准上演。於是,孟先生每日到余府學戲,把余先生所教的一腔一字、一招一式、認真學到,一天不落,學習遠遠多於演出,如是者五年。陪伴她上課的,是余家的兩位小姐和琴師王瑞芝,余二小姐慧清和王瑞芝也都因此成爲余派的嫡系傳人。

1938年冬《洪羊洞》學成,首次露演,地點是北京新新戲院,余先生親自把場,孟先生以新面貌與觀衆相見,盛況空前。此後,孟先生陸續學得 《御碑亭》、《搜孤救孤》、《烏盆記》、《空城計》、《擊鼓罵曹》、《武家坡》、《捉放曹》等,總共三十多齣戲。1947年冬,她在上海中國大戲院做告別演出,戲碼是《搜孤救孤》,這是她藝術道路中最高的一座里程碑,從此,她就再也沒有登過台。在余先生下世的四年後,1947年的這場《搜孤救孤》仿佛爲緬懷余先生的人們帶來了一場夢境,恍如隔世,都覺得余派太好了!孟小冬太難得了!七十年後,我們今天又以這齣戯來紀念孟先生,其中的用心,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在諸多的余派追求者中,人們公認孟小冬唱得骨立、挺拔、蘊籍、瀟灑,是把余派唱得最好的一人。當今學余派的,在余先生的十八張半唱片中找不到段落,就到孟先生的錄音裡去找,學唱的人找唱法,學拉琴的人找余派的套子,余叔岩、孟小冬、李佩卿、王瑞芝是余派的棟樑楹柱,此言當不爲過。息影之後,孟先生繼續吊嗓、授徒,影嚮遍及海内外,對於余派的推廣和傳播,她的貢獻是比任何人都偉大的。

孟小冬先生 - 御碑亭唱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