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臺北市中山區劍南路上的「北安京劇團」在團長張銳民與眾位傑出團員的努力下,近年來表現亮眼,時見新猷。去年在北市國軍文藝活動中心盛大舉辦了一場與海外京劇票友的聯合公演。

未演先轟動,不到兩點鐘,中華路上戲迷排隊為了爭取好位子,差點起衝突。好在團長夫人親自出馬,排解得宜,大家和氣入場就座。

傳統老戲《游龍戲鳳》又稱《梅龍鎮》、《正德下江南》。乃寫明武宗正德皇帝私遊大同,夜宿李龍店中,見其妹李鳳姐貌美,加以調戲,後以真情相告,封其為妃。老生、花旦並重,馬連良、張君秋擅演。女主角張承珍自幼坐科,練功勤奮,為復興劇校發班高材生,受程景祥老師調教。她的扮相豔麗、眉眼有戲、肢體柔軟、自然流暢。簾內唸白「來了!」與出場瞬間再穩定些,將更完美。下場走花梆子博得好評。張團長的正德皇帝,師承關文蔚老師,中規中矩,跟內行配戲,有此成績,已屬不易。紅色飛龍帽罩要再精緻小巧些,藍褶子未能遮住金黃色龍袍,以致從頭至尾都洩漏身分,與劇情稍有不合。掌燈參觀住房,竟然無燈;「用手取出銀一錠」卻不見銀子,好在演員虛擬,應付過去。末句「游龍落在鳳巢中」點出此劇主題, 二人歡喜走向下場門。

《楚宮恨》即《武昭關》,春秋時楚平王無道,欲納兒媳馬昭儀為妾,伍員保馬氏母子逃出宮外,避入禪宇寺,追兵至,昭儀恐累及伍員,投井自盡,伍保孤兒突圍逃走。來自美國的梁淑裕因自幼長輩愛戲,及長接觸京劇,與夫君亦因戲結縭。先梅後張,由郭曉農啟蒙,又隨張似雲、關靜蘭勤研張派,能演善唱,會戲甚多。最盼望加強兩岸票友交流。「君臣逃命好不傷悲」末字唇音迸發。「廊下等」尾音氣貫丹田。唱腔頓挫有節,能穩住局面。劉大鵬的鼓點準確清楚。廖秋碧之伍員紮靠耍槍不易,惟熟練俐落最重要。

《馬鞍山》即《伯牙摔琴》、《撫琴訪友》,是晉上大夫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由生角一人發揮。此劇伶票兩界均不多見,有人貼演益顯珍貴。來自美西的湯伯玉,幼年在臺隨唱片自學余楊,留美始加入洛城票房,至今四十餘載。他的面相飽滿、個頭高矮適中、氣質儒雅溫文、唱腔不慍不火,動作淡定到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票友,曾向何文基請益,並受張文涓指導。「昨夜晚撫瑤琴, 聲有悲調」聲稍沙啞,更符合劇情。「不見故交」轉音有致。「空留一土丘」由低音漸至悲傷嚎啕。「伯牙在」音翻高和「故友去了」都處理得當。能做到「身不亂動、手不亂搖」規矩行步,觀眾每每報以熱烈肯定,堪稱為臺灣票界樹立楷模。鄒慈愛的鍾元普,老眼微閉、老步蹣跚,背駝腰彎,思亡兒不禁悲從中來,做表認真。可惜有些忘詞,幸而遮掩而過。桂福根老師端坐文場領導位,氣定神閒。請出當年傍老生周正榮的名琴,全劇自然大為生色。劇終請出桂老師接受獻花,實至名歸。

大軸為旅美葉派小生名票楊覺智的《轅門射戟》,早年在紐約受趙世輝啟蒙,後問藝於張景濤、李天雄、馬少良,並得葉少蘭親自指教,享譽美國票界多年。他出得台來,自有一股威嚴氣概。厚底抬得高,水袖有勁頭。引子兩句見功力,龍虎音結合自然。二六唱段,炸音時見,足見用功勤、經驗富。葉派追求陽剛美,擅長從唱腔中表現人物性格。此劇中「二六」一段,幾乎人人耳熟。加上宋士芳老師的京胡,西皮倒板「某家今日設瓊漿」之前奏,以及西皮原板「只為解和免爭強」弓走如飛,更是錦上添花。

這是一場臺美票友合作的精采之作。

 

6_《馬鞍山》劇照,(左起)鄒慈愛、湯伯玉

《馬鞍山》劇照,(左起)鄒慈愛、湯伯玉

 

6_《游龍戲鳳》劇照,(左起)張銳民、張承珍

《游龍戲鳳》劇照,(左起)張銳民、張承珍

 

6_《楚宮恨》劇照,(左起)廖秋碧、梁淑裕

《楚宮恨》劇照,(左起)廖秋碧、梁淑裕

 

6_楊覺智《轅門射戟》劇照

楊覺智《轅門射戟》劇照

arrow
arrow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