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評劇習稱「落子戲」、「蹦蹦戲」,產生於河北省東部灤縣、遷安、玉田、三河及寶坁(今屬天津市) 農村地帶。原為民間「蓮花落」和歌舞「蹦蹦」之基礎上發展出來,也是長期流行於市井的說唱藝術,傳至1910年左右形成為地方劇種唱響於唐山,時稱「平腔梆子」或稱「平戲」。第一位領班入唐山茶園演平戲的是民間藝人成兆才,他把原來簡單的「蹦蹦戲」結構加以改良:(一)由演員飾演戲中人,並將第三人稱改為第一人稱。(二)創造各種行當及當行使用的唱腔,而唱腔部分則以蹦蹦音樂為基礎,並吸收濟東民間音樂素材,以豐富之。(三)採用全套河北梆子樂器以為伴奏樂隊器材,取名為「平腔梆子戲」,簡稱「平戲」。(四)改革行當之結構,早期的評劇只有男女角之分,因為劇目故事之完備後,漸由生、旦、丑的「三小戲」再受到京、梆劇種之影響,增添行當腳色發展至青衣、花旦、小生、老生、老旦、小丑之別,各行當之表演藝術方面,雖然也受到京梆程式、身段、唱腔的影響,一度出現京化的傾向,惟能保持著民間鄉土地方小戲活潑自由,生活化氣息濃郁風格。編者在天津曾訪問過評劇名家多位,讓我們從評劇老旦趙如意說起……。

評劇在天津被定位在僅次京劇的華北第二大劇種,擁有廣大的戲迷觀眾,提到趙如意的名字,對評劇的觀眾而言幾乎盡人皆知。她自幼從藝,是天津評劇院少年訓練隊尖子學員之一,初學青衣、花旦,成長後嗓音宏亮,改習老旦、彩旦應工而成名。1991年,趙如意拜在著名老旦演員趙麗容門下,潛心追求「趙派喜劇」表演風格,循師教演出《花為媒》中阮媽一角,舞台上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處處酷似乃師趙麗容之身影。又在《楊三姊告狀》中扮演楊母,隨女兒奔喪唱出那段〈哭靈〉的聲腔,淒咽哀絕,如泣如訴,動人耳聞,證明她不但擅演喜劇,演悲憐老旦也能擅場。

中國大陸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空中劇院」曾播放評劇《鋦碗丁》。趙如意在劇中扮演丁四奶奶一角,又改變戲路,飾演一位暴戾的惡婦人,她把劇中人物變化無常怪癖性格、冷酷的表情,凶惡的目光,刻畫得活靈活現、入木三分,令人不寒而慄。這是她參加「天津白派劇團」第一部劇作,由於全體演員精湛的表演,被評選為保留劇目。

多年以來,趙如意飾演過許多不同的戲劇角色,也塑造了許多舊社會中,老婦人的突出形象,如《花為媒》的媒婆、《秦香蓮》中的太后、《公賠情》中的嫂嫂王氏,這些不同類型的角色,皆能表現優異,把配角當主角般的表演,贏得廣大觀眾的讚譽,並獲得首屆評劇節目頒發的優秀表演獎項。

編者訪問趙如意,語詞中總不忘提到師尊趙麗容對她在戲曲藝術的教導與提攜,情感似乎如師如母的倫理觀念,值得後進學習,編者無緣欣賞趙麗容的表演,從文獻及趙如意的表演藝術來看,趙氏師徒在評劇老旦行當中,拓展了角色與唱腔範疇及重要性,她們努力在評劇老旦風格中唱出了特色,塑造了新的人物形象。趙如意在繼承老師們唱腔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條件加以發揮創造,除了保持住評劇老旦「大口落子」傳統韻味,還融合現代的發聲原理,剛柔並濟,以聲傳情,使人感到重者如洪鐘,柔者委婉細膩,達到輕鬆自然、樸實自如的境界。地方戲曲為迎合一般民眾表演多有誇張、賣弄,趙如意的表演,扮上喜劇色彩的人物,也能幽默而不庸俗,演悲情人物,內斂而不失格,分寸之間,讓觀眾感覺恰到好處。

趙如意自天津評劇院退休以後,潛心授徒,參與公益活動。近兩年天津評劇白派劇團甫成不久,邀請她參加培育新秀指導演出,臨面而來的將是「第二春」的開始。

 

8_趙如意飾演慈禧太后的造型

趙如意飾演慈禧太后的造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弘報 評劇
    全站熱搜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