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劇目《四郎探母》取材自《楊家將演義》,老生、旦角並重,四樑四柱齊全,自譚鑫培以來,各流派均有此戲,是演出頻率最高的戲碼,始終受人喜愛,每貼必滿,伶票皆常搬演。尤其〈坐宮〉一折,常單獨演出。

北京京劇院「唱響之旅」101年在臺北市中山堂演出的《探母》,〈坐宮〉由杜鎮傑飾楊延輝,打引子就吸引住目光,至「傷感人也」的「人」字愈拔愈高,悲涼意境突顯。四個「我好比」音低沉寬厚,處理得有層次變化。

鐵鏡公主王蓉蓉,一襲精綉牡丹白旗袍,襯托水鑽頭面胸針,戒指閃閃發亮,「夫妻們打坐在皇宮院」末二字翻高,引人注意。她的做表細膩講究,扮相雍容甜美,神似乃師張君秋春秋鼎盛時期。

這一折的唱念,觀眾幾乎倒背如流。兩位主角卻能在平凡處展現不凡,「四猜」的最後,公主唱「莫不是你思骨肉啊?」末字拖腔中氣足而長。四郎處理「都只為宋王爺在五台山還願」一句,其中「宋王爺」三字與眾不同,胡琴過門亦烘托精彩。鐵鏡聞知木易駙馬是楊四郎後,大吃一驚,一段西皮流水「聽他言」因嗓子嘹亮,起音甚高,節奏分明,當快不慢,當慢不拖。接唱快板「尊一聲駙馬爺」字字如顆粒般渾圓剔透。二人快板對口,銜接緊湊,情緒步步推高,公主唱「駙馬後宮巧改扮」末字耍了個小腔,走向下場門,回身,眼神一亮氣定神閒,十拿九穩,接唱西皮搖板「盜來了金鈚箭,你好出關」漂亮下場。杜鎮傑的楊四郎右手翻水袖,力道強勁,由肘及腕、由腕及手,力透水袖。唱快板「一見公主盜令箭……」「叫小番」之「番」字先頓再放,果然到位。經典唱段,各自表述,難怪戲諺有云:「十戲九不同。」

〈盜令〉蕭太后(王怡飾)出場,剛勁高亢頗見尚派風範。袍服右下襬末一個鈕扣未扣,或許是便於行走動作。

〈交令〉分別時,鐵鏡公主在「大鑼哭頭」後唱「駙馬爺呀」雙唇爆發力驚人。送走夫君,泫然欲泣,悲莫悲兮生別離。一輩子看戲的內行觀眾贊曰:「王蓉蓉這樣的演員,一世紀只有一位!」對她的評價之高,無人能及。

〈見弟〉一場,延輝四郎唱西皮搖板:「大吼一聲如雷震」底氣充沛,一音到底,痛快非常。

該院「九大頭牌」之著名李(多奎)派老旦趙葆秀,師從孫甫亭、孫振泉等名家,又得李金泉真傳,善於塑造人物,全場拭目以待,看她的〈見娘〉一場。亮相後,「宋王爺御駕征北塞」輔以王福隆的好琴,簡直炸窩!此一行當要求嗓音高亢、厚實,用本嗓與老生近似,然不等於老生,兼用少許青衣腔,講究韻味醇正。趙老旦可謂形神兼備、出色當行的人物,還致力於栽培後進,教出不少獨當一面的新秀。

〈見妻〉的四夫人(王盼飾)音色頗佳。

〈哭堂〉是一家人牽腸掛肚、難捨難分。母子分別時,佘太君(趙葆秀飾)唱散板:「我哭一聲延輝我的兒呀」真是一條穿雲裂帛的好嗓!

末場〈回令〉只覺團長王蓉蓉的嗓子耐唱耐聽,楊四郎苦苦哀告,唱「老太后啊」逐字拔高;公主動之以情,唱「老娘親啊」婉轉曲折,二人比中氣長。演蕭太后的王怡口齒清亮,字字分明。

整台戲看蓉蓉心滿意足,聽杜鎮傑大呼值得。場面也沒閒著,京胡演奏如走馬燈般,七上八下,也是戲迷津津樂道的話題。

 

6_王蓉蓉戲裝照

 

6_杜鎮傑戲裝照

 

6_趙葆秀戲裝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弘報 京劇 北京京劇院
    全站熱搜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