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央視戲曲頻道首次播放六年前拍攝的京劇音配像《四大坤旦選段》,其中有雪艷琴的《鐵弓緣》(王艷配像)、新艷秋的《霸王遇虞姬》(呂洋配像)、章遏雲的《拾玉鐲》(唐禾香配像)、杜麗雲的《上陽宮》(張笠媛配像飾江采萍)。除新艷秋那曾與楊小樓合演過的《霸王遇虞姬》獨家新戲有[二簧]、[西皮]各一段之外,其餘三位每人只有一段,總共不過十幾分鐘,實在太短,很不過癮,但這些取自八十年前的老唱片中的唱段,畢竟來之不易,彌足珍貴矣!

遺憾的是,這「四大坤旦」的四位演員,不知「音配像」有關策畫、導演們是憑什麼定下來的?個別老觀眾都被搞迷糊了――因為京劇史上正式定名的「四大坤旦」是根據1930年5月,天津《北洋畫報》發起,歷經一月之久的廣泛投票選舉後,正式公選出來的。依最後得票多少前四名應該是:胡碧蘭、孟麗君、雪艷琴、章遏雲四位。這樣看來,「音配像」的四位中只有雪艷琴、章遏雲是正式被命名的「四大坤旦」,而新艷秋,僅是第五名。至於杜麗雲根本就不在被提名的廿九位候選人之中。怎麼她們也能算「四大坤旦」呢?

其實,關於京劇「四大坤旦」是哪幾位,這也不能完全怪「音配像」的策劃者們。因為在不少京劇史書、各類戲曲詞典史,一些京劇專家學者們的著作及京劇老藝術家的回憶錄中都是各說不一,人云亦云,以訛傳訛。甚至當事人自己六十年後也會記錯,在《章遏雲自傳》(北京1991年版本)中,也把「孟麗君」說成是「新艷秋」。筆者查閱了十幾種史書詞典及有關文章,發現除了《中國京劇史》在介紹「章遏雲」的欄目中,提到過一句「1930年《北洋畫報》發起選舉坤伶「四大皇后」活動……結果,胡碧蘭、孟麗君、雪艷秋、章遏雲當選。」(第二卷一三二七頁)外,其他的史書、詞典、有關文章中,說的無一正確。大都是雪艷琴、新艷秋、章遏雲為多,其他是胡碧蘭、金友琴、杜麗雲、陸素娟,至於位列「四大坤旦」第二名的孟麗君,除了上述《中國京劇史》中提了一下外,其他均無一處提到她。

為了使海內外讀者瞭解八十年前選舉京劇「四大坤旦」的真相,筆者在劉嵩崑先生的《梨園軼聞》(北京蕪山出版社1998年出版)一書中找到劉先生在當年天津《北洋畫報》上查閱到的選舉經過、結果和前十名每人的得票數。今借貴報版面,公之於眾:

《北洋畫報》曾於1930年5月3日(第四六七期)刊登了選舉辦法的五條規定:(一)被選人以現在舞台執業者為合格,(二)本選舉,以不記名投票制,選舉人將所選之女伶四人姓名書於選票上,寄至本報社。至截止日期由本報將票數最多之四人,定為由公意選出之「女伶四大皇后」,(三)選中之「女伶四大皇后」由本社各贈銀盾一面,以資紀念,(四)選票附本文後方,請剪下填明寄來,另紙無效,(五)選舉期以一個月為度,自本期起始,至6月3日截止收票,七日揭曉。

《北洋畫報》每期刊載選票,投票箱除設在報社外,天津幾家大戲院門前亦有票箱,天天有專人開啟。按照規定原為6月7日公佈結果,後應讀者要求票數應公開發表,故拖延了兩星期,選票也順延刊登到6月19日(第四八七期),直至21日(四八八期)才刊登「女伶四大皇后大選之後」一文,公佈選舉結果為:胡碧蘭二五五三四票、孟麗君二一七六七票、雪艷琴二O八O九票、章遏雲一九一三一票。並於當日《北洋畫報》頭版上方刊登,「本報女伶四后選舉得票最多之胡碧蘭皇后」便裝照。第三版上方由右至左依次刊登孟麗君、雪艷琴、章遏雲三位「皇后」之便裝照。並刊文:「至於四人票數之多寡,非即足為四后次第之標準,蓋四后各有所長,斷不能以票數遽分高下,本報既選四后,則四后皆為皇后之一,固無正宮、東宮、西宮之別也。」

那次選舉與眾不同的是,並非是在觀眾陸續投票,一個半月後一次性最後公佈每人得票數的。而是從5月5日至6月21日,分八次陸續公佈(期間該報出版八期)前十名之芳名及所得票數。在選舉期間,有時某女伶一下高出他人幾千票,名次立即升上去;有時某女伶又被擠出了前四名,有失「皇后寶座」之危;有時某女伶「最後衝刺」,竟然榮登榜首定乾坤。可想而知,當年的選舉是何等的激烈!因此,當時的《北洋畫報》極為暢銷,每期出版後,立即很快搶售一空。

據當年《北洋畫報》之「后票披露」一文載,那次被選之女伶竟有八十六人之多,除最後公佈的胡、孟、雪、章四位「皇后」外,後六名為新艷秋(九六五O票)、金碧蓮(五四一七票)、楊菊秋(五一三九票)、馮素蓮(四O一一票)、琴雪芳(三五六七票)、金友琴(三O五八票)。

從「四后」公佈結果前的一至七期前十名次來看,胡碧蘭始終沒有居於首位。在《章遏雲自傳》一書中說「前三位是我和雪艷琴、新艷秋,而爭逐得最激烈的便是第四名(皇后),後來由洵貝勒(戴洵)力捧的胡碧蘭當選。」――其實章所說亦不正確,胡碧蘭不是第四名,而是最後榮登榜首。「四后」中也無新艷秋。筆者曾查閱十幾種史書、詞典、專家學者著作及老藝術家的回憶文章,除《中國京劇史》外,無一處提到的孟麗君,當年卻始終位於前三名,最後榮獲第二名。雪艷琴一開始終沒進入前四名,本已無望升為「四后」之一,但最後卻躍居第三名。章遏雲,在前六期的選舉期內,未遇溝坎,一路領先,至第七期被孟麗君超越,暫居第二位,至決勝時刻卻又連降兩級,屈居第四名。新艷秋,原先一直保持「四后」的名次,已是勝券在握,孰料未能堅持到底,最後竟被擠出「皇后」寶座。金友琴僅是前十名中的最後一位,根本與「后」座無緣。至於杜麗雲和陸素娟,從當年《北洋畫報》陸續公佈的廿九名女伶中,都無此二位芳名,怎能被進入前四名?可是在天津出版的《京劇知識詞典》(1990年10月第一版•二四二頁)和曾任中國京劇院長的蘇移著《京劇兩百年概況》中,都說「四大坤伶是雪艷琴、新艷秋、章遏雲、杜麗雲」。央視戲曲頻道播放的「音配像」《四大坤旦唱段》中的完全吻合,根據可能即出於此。至於新艷秋亦在「四大」之中,據說是因胡碧蘭較早離開舞台,社會輿論及戲迷觀眾將第五名新艷秋補入。此為民意,似亦無不可。但筆者認為,我們還是應該尊重史實,按《北洋畫報》最後公佈的選舉結果為準。不知讀者諸君,以為如何?

 

7_孟麗君

孟麗君

 

7_胡碧蘭

胡碧蘭

 

 7_章遏雲

章遏雲

 

7_雪艷琴

雪艷琴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弘報 京劇 四大坤旦
    全站熱搜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