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00年,年底在臺北市城市舞台有兩場當年復興劇校頭一期「復」字輩同學的專場演出,這些國劇界的大哥大姊,如今都是六十上下的年紀,能在短時間內召集起來,分別自海內外奔回母校,重操舊業、再登氍毹,真是件不簡單的事。觀眾們基於懷舊和好奇,熱烈響應,幾乎塞爆了八德路上原來的北市社會教育館總館展演大廳。從前的一張張老照片和新聞報導,讓老戲迷興奮指點,跌入回憶之中;認出自己心儀的偶像,不免大聲驚叫,呼朋引伴細數過往。前塵往事歷歷湧上心頭,是一次台上下心靈的交會,珍貴記憶的重現。林谷芳老師的構想、義舉譜成了一段美麗的佳話。

遠自美國加州洛杉磯返臺的劉復雯參加了兩天的演出:首日的《龍鳳呈祥》孫尚香,次日的《狀元媒》柴郡主,均有出色表現,令人刮目相看。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儘管有幼功底子,然而數十年不壓腿拉筋下腰練功吊嗓,豈敢貿然登台?國劇的唱念做表最是考驗功底,觀眾更是嚴厲的老師。只要有一點不到之處,一世英名付諸流水不說,當場掛在台上,豈不尷尬難以收場?

劉復雯出身戲劇世家,父親劉玉麟祖籍蘇州為著名國劇小生,曾任海光劇隊副隊長。她自幼七歲進入王振祖校長創辦的私立復興劇校就讀,坐科八年,由於開竅晚,只能跑跑龍套、來個宮女,從來就沒演過正戲,只是咬牙練功,成就了一身好武藝。十四歲畢業,進入海光劇隊。在嚴父的鞭策下,隨張慧川老師練把子功、沈連生老師手把手抄毯子功、王銘樞老師為她拉琴吊嗓。律己甚嚴的父親對戲劇全心全意地投入,在台上從不懈怠偷懶。自己認真嚴肅的態度對女兒當然也是嚴格管教,逼得緊、罵得兇,不達要求,打罵罰跪是家常便飯,故而女兒在台上極少犯錯,嗓子也日漸吊出來了。慈父又延請秦慧芬、馬述賢、白玉薇等名師為她說戲,就這樣在復興就讀期間,只唱過四分之一齣《泗州城》的劉文美,從武旦變成刀馬旦,後來又成為青衣。十七歲時,請到顧正秋教《扈家莊》,唱大軸,吹腔連帶身段,兩天就學會,從此一炮而紅。十四歲至二十二歲,八年期間,搭班海光。有一次導演楊群、俞鳳至夫婦看了她的《楊排風》,力薦她拍劇名一個字的民初武打片《仇》,飾演馬永真之妹馬素真。當時武俠片當道,同時軋四部戲。鳳鳴電影公司搶先與她簽約。後來又拍了一系列以「忍」字為劇名的民初武俠劇。62年得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和最佳演技獎,奠定了武俠片一線女星的地位。

早期武俠片當紅時,復興劇校是武打演員和影片替身的搖籃。聽說不少父母把孩子送往劇校就讀,指定要學武生、武旦。大多學武生、武旦的唱功不行,純唱功的青衣老生又動不了武戲。通常文戲比較耐看,所以青衣花旦、老生小生的演藝生命較長,武戲只能趁年輕力壯。藝名嘉凌的劉復雯是少數全能旦角,能唱能打,加上扮相佳,自然是電影公司力邀的對象。

大約廿年前重拾自己的最愛,從吊嗓開始,進一步追求技巧。曾赴北京、廣州跟隨梅葆玖學全本《掛帥》,三天就得真傳。梅老師告訴她:「戲劇的最高境界不是形象化的寫實,而是抽象的意境。」她也學打太極拳,這對跑圓場、台步的穩當大有幫助。她強調自己學戲的年代很幸運,有許多舞台實踐的機會,才能在演藝界有一席之地。今日從業人員演出機會不多,也極其不易,自然無法熟能生巧。

在交談中感受到她謙沖為懷、歸功於人的美德。在兩場的演出裡,更深深體會她因求好心切而表現出的認真投入、一絲不苟精神。曾經沒沒無聞、也曾大紅大紫,如今絢爛歸於平淡,反璞歸真,依然亮麗耀眼,她是永遠的忠於藝術者。

 

11_劉復雯劇照

 

11_劉復雯戲裝照

劉復雯劇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弘報 京劇 臺灣戲曲學院
    全站熱搜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