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凡政大中文系學生,於大三必修課「曲選」,所選用的教科書,必是由朱自力老師、呂凱老師、李崇遠老師三位權威所選注的《歷代曲選注》。而此刻,站在餐廳入口,也許就是這份熟悉,我們輕易地在餐廳一隅,發現其中之一──李崇遠老師的身影。

這抹極為專注的身影,孤立於眾聲喧嘩的環境中,似乎感覺到我們的到來,一抬頭,便漾開一臉溫暖的笑容,同時將手邊正在校對的文章收了起來。

   飄洋過海,實非我願

十八歲那年,李崇遠老師隻身從香港來到臺灣求學。

離鄉背井的原因簡單卻無奈,只因臺灣的學費比起香港算是便宜很多,家裡三個兄弟在臺灣唸書的學費,在香港僅夠支持一個人讀大學。「我是家裡的長子,因此便想辦法打工,一個拉拔一個,所以他們現在都對我很好,常常問我要什麼東西,但其實我也不需要什麼。」說到這裡,老師難掩喜悅之情地笑了笑,笑容滿溢著卸下重擔後的輕鬆與喜悅,同時也驕傲於弟妹如今的成就與體貼,層層包裹出老師幸福的家族關係。

談到打工經驗,老師回憶起當年在夏威夷進修的往事。由於政府補助的金額不敷使用,老師便開始在餐廳裡打工,從端盤子一路做到二廚的位子。由於家裡八個小孩中,僅有兩個妹妹,所以媽媽從小便將家裡的男生當女生用,家事通通都要做,於是從小就學會照顧自己的老師,在這次進修中,不僅不會有適應不良的問題,更額外從二廚那兒學來一身好手藝。「我很會煮菜唷!」這句平凡的話中,蘊含著老師對於自己能夠照顧自己,感到很得意。

   駐足山城,放眼四方

老師從學生時代至今,在政大也即將行過半百的歲月。回想起在政大求學的學生時代,老師的第一印象便是:「水災啊!」聽著老師細數學校從前的建築、地勢、上課範圍、人數等等,一句一句都包含著老師無限的懷念。

「以前被老師叫到家裡吃飯是件很光彩的事,我們都會穿得整整齊齊地去老師家。」提起學生時代的恩師──盧元駿老師,老師的語氣充滿著尊敬與感謝,不僅感謝在學時,給予如同自己親生孩子的關懷與提攜,對於已畢業的學生,更是義不容辭地介紹工作,讓學生無後顧之憂。「以前的老師不只授業、傳道,更要引導你去工作。要注意學生跟老師在一起,是自然而然的事,不過學生應該主動去找老師,這只會有好的效果,不會有壞的效果。」走過半世紀的老師,對於我們就如同當初盧老師對待老師一樣,不遺餘力地拉拔後輩,只想要給後輩多一點關心,多一點囊括知識內外的學習。

由於感念當初老師們的愛護,老師曾在僑輔組待了十五年,對於同學的困難,老師總是很輕易地便能理解,然後給予最大的幫助與鼓勵。

政大中文系畢業,順利直升研究所後,便開始在夜間部任教。第一間任教的學校是育達商職,那時許多曾經紅遍半邊天的歌星,如張琪、夏台鳳等,皆是老師的學生。「其實那時我也才大他們一、兩歲,他們卻喊我老師。」想到這段回憶,老師仍不掩靦腆之情。之後便到東南工專(即今的東南技術學院)兼課,現在則是還在文化大學兼課。

教書三年後,前往當時稱作「中西薈萃」的夏威夷大學,進修莎士比亞西方戲劇。然而,帶著充實嶄新的內容與創新的理想歸國後,卻因中文系學生害怕讀原文書而無人選修西洋戲劇,這曾經一度令老師十分懊惱難過,認為自己沒辦法發揮所學。但老師沒有放棄,藉由觀察其他老師的教法,再加上自己的理念,重新出發,結果所開的傳統戲曲大受歡迎,欲修課的學生,排兩年也教不完,受歡迎的程度,可想而知。

接著,有一段時期在大陸講學,第一次去天津的開南大學交流,第二次去武漢著名的武漢大學。老師去武漢大學講學時,連湖北大學的學生都跑來聽,光是來聽課的學生就有九百多人,每天都有一堆學生主動親近老師,或是與老師聚餐,或是在老師的宿舍待到晚上,老師在那裡兩個月,師生相處氣氛融洽溫馨,每天都過得非常充實。

或出國留學,或在大陸授課,或去各地探訪親友,但李崇遠老師始終都以政大為圓心向外展開他的旅程,學校各處充滿著他或新或舊的足跡,就連兩個女兒都是從政大實小開始啟蒙的。生活皆以政大為中心,必然有股難以割捨的情感。

   中西薈萃,能歌善袖

「並不是特別對戲劇有興趣,而是情勢。」由於大學的指導教授是盧元駿老師,因此大學便專攻戲曲,等到去夏威夷進修時,才開始學西洋戲劇、莎翁戲劇。

問起老師最喜歡哪齣戲劇,老師笑了笑說,傳統經典的戲劇就這麼二、三十齣,現在的新編戲劇,無論在服裝上、唱腔上、劇本上等都一直在修改,除了作為藝術上的突破外,更方便推廣給時下的年輕人,讓傳統戲曲能在新世代以不同的姿態保存下來。然而,「歷史就是歷史,我們不可以去竄改,至於新編的劇本,必須建立在傳統的基礎上,我們要一直去看,一直看一直看,看哪裡好,那裡需要改進。」反覆看了相同戲劇無數遍,在一遍遍的播放中,一遍遍的回味與學習,看出老師對於戲劇的執著與不悔。

除了理論,老師自己也親自粉墨登場,演過許多大大小小的戲劇,將理論親身實踐。「我很少每天起來練嗓子、花時間練戲,我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學習戲劇理論,可能是有一點天賦吧,可以學什麼像什麼,所以只有在寒暑假時請專業老師指導一下。」雖然老師覺得這件事十分不好意思拿出來說嘴,但若非親眼見過老師演戲的身段,唱曲的宏亮聲音,實在很難想像老師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即可呈現出不輸給專業演員的效果。

然而,比起演戲,老師更希望能創作劇本。在老師眼中,劇本是浪漫的,可以有很多空間,透過不同手法的書寫,去表達無限寬廣的想像空間。其實看似不苟言笑的老師,骨子裡充滿著浪漫的血液。親身經歷過世界各處的巡禮,實際看到詩文所呈現的景象,真正地連結古人的情感,體驗幾千幾百年前遷客騷人的感觸,當「景象」凝湅成「意境」時,我們就會明白為何有這麼多文人為其賦詩填詞。老師印象中最深刻的即是在大陸講學時,遊歷洞庭湖的經驗,身陷霧濛濛的湖中央,真的就是天連水水連天,孟浩然「洞庭湖水平,涵虛混太清」的意境不多說明,就油然而生。

   推廣戲劇,不遺餘力

有別於一般研究者,李崇遠老師致力推廣戲劇,除了自己粉墨登場之外,還發行了戲劇報刊──《臺灣弘報》。

臺灣弘報是兩岸唯一流通的戲曲報紙,民國90年創辦人李能弘先生籌畫多年之後,創刊問世,並在諸多同好與讀者的支持之下發行多年,那時候李老師即是戲評主筆,得到包括兩岸以及歐美讀者群們的熱烈回應。但天有不測風雲,在弘報發行狀況穩定、聲譽攀升之際,創辦人李能弘先生卻因積勞成疾不幸病故,弘報也因此停刊。

民國98年元旦,弘報在海內外戲曲專業人士以及讀者的支持之下,重新復刊,而李崇遠老師,就是現在弘報的發行人。發行人這一個職務,是一個不是人人願意扛起的重擔,因為必須面對當時大環境的種種不利(當時正值經融風暴時期),但既已接下此一職務,老師對過去的發行狀況作出檢討,並重新拓展新局面,使弘報一如過去地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

然而弘報的發行,在中國大陸遇上一個瓶頸。由於中國土地廣大,訂閱弘報的客戶不免有地處交通較不便的阻礙,雖然報紙送得到,但報費卻可能因為交通問題而不方便繳交報費;面對這種情況,基於戲劇推廣者的心情與立場,老師並沒有間斷報紙的寄送,而報費就由老師私人支付,雖然一期的報費並不昂貴,但在長期的支出下,仍是一筆可觀的金額;後來,弘報利用發達的網路,因應時代變化,近兩月來由紙本發行改為網路發行,正好解決這個問題。另外弘報現在還設有臉書專頁,提供快速宣傳的管道。弘報改為網路發行之後,在中國大陸的傳播狀況有顯著的變化,愛好戲曲人士不僅能藉由網路更加快速獲取資訊,並會將戲曲資訊轉載給身旁有興趣卻不得其門而入的朋友們,就這樣,加速了戲曲的傳播速度,而這一現象,顯著地反映在弘報於網路上的點閱人數直線攀升,由此可見此一改革的成功。

弘報的發行內容包括戲劇演出資訊、戲劇評論、並提供票友交流資訊的平台,是一份國際知名的戲劇報刊,並受到各大圖書館的訂閱與收藏。對於弘報的未來發展,老師抱以樂觀的心態,並希望往後能結合多媒體資源,使弘報不再是以往的平面報紙,而能以另一種嶄新的方式,更加速戲曲文化的傳播與宣傳。

在發行弘報之外,李崇遠老師仍持續不斷地推廣戲曲,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其他老師,老師算是較早退休的一位,而這麼早退休是因為老師認為,退休後即便仍在學校兼任,但相較於專任教師,還是可以擁有更為彈性且闊綽的時間,這些時間有助於老師應用於推廣戲曲的工作,就如先前所提到的弘報的發行;此外,近年來老師在大陸的發展狀況也十分活躍,常受邀各大學舉辦演講,向青年學子們推廣戲曲文化,也受邀往中國大陸參加各省、市戲曲論壇會議,是一個實際投身於戲曲研究的學者,同時也不忘從舞台實踐的戲劇推廣者。

   真知灼見,人生體驗

老師一直相信,中文系出身的同學,都能找到符合自己興趣、同時發揮專長的工作。老師以自己早年為例,當年是連續劇「包青天」的八個編劇之一,光靠寫劇本就賺了錢,買了房子,因此從事劇本創作,本身就是一項相當好的工作。寫劇本不難,其實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就像數學要先學公式是一樣的道理,學過公式後,將來就跟著公式編寫劇本,這就是老師所講的「方法」。因此,老師在大陸講學都不講曲,而是以講劇本為主,因為大陸省份多,有著為數龐大的電視台,所以編寫劇本的人扮演重要的角色。

對於現在的學生,老師認為「語文」相當重要,無論大家將來要往哪個領域發展,語文能力都將是最大的幫手。至於在現代社會的競爭下,對於工作的態度,老師也是給予懇切的鼓勵與建議:「將來出社會,如果所選擇的工作不是你的專長,剛開始一定很痛苦,不過痛苦是一陣子的,想辦法將痛苦轉變成力量,就可以度過那一段日子。」老師覺得讀書是一種事情,應試是一種事情,出去工作又是另一種事情。以前的人都很謙虛,但現今社會就是得勇敢表現自己,你有多少才華就展現多少,你必須告訴別人你的實力,但不能過分,有多少就說多少。在知識爆炸的時代,老師覺得能夠多讀點書,就盡量讀,可以存著,或許哪天真的派得上用場。更重要的是,婚姻跟學業和事業不會相牴觸,顧此失彼是不必要的。

講台上的李崇遠老師,是專業的;下了台的李崇遠老師,是浪漫的。然而,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無論是站在專業的講台、表演的戲台,甚至是人生的舞台,老師都能在專業與浪漫中取得平衡,始終如一的完成每一階段的人生課題,雖然看似無情實有情的「善袖者」始終堅稱:「我可是很酷的人!」。

 

李崇遠1

 

IMGP3727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弘報
    全站熱搜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