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傳承的共識

參加兩岸四地中國戲曲藝術傳承與發展〈北京論壇〉會議中,學者專家們建議京劇文化要「走進學校」、「走出國門」,傳承京劇文化應在中專大學設置「京劇學」科目,作為下一代青年瞭解「京劇文化」是國粹的重要性。每一種呼聲,每一項建議,都獲得在座者一致的回應,思維的模合。

筆者身為大學教讀者,講授戲曲課程,感受最為深刻。多年以來,筆者在政大中文系先後開設過「詩選」、「詞選」、「曲選」等詩歌文學課目,當今學生看來,這些古典純文學的創作只能提供做為唯美的欣賞,進入社會職場並不實用,唯有戲曲劇本創作、戲曲藝術評論,比較實用,更何況古典詩歌中的唐詩絕句、宋詞中的令、引、近、慢都被戲曲劇作中包容且接納,唱念傳承,京崑藝術被評論為「文化精髓」、「國粹藝術」,其故在此!

吳江先生提出京劇文化應該「走出去」,中上院校應設置「京劇學」選讀科目,孫萍教授提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京劇要先行」、「京劇要走進校園」等動議,都是作為戲曲教讀者想要做的事情。只是臺灣當局,學校教育對傳統戲曲並不如想像中的重視,儘管少數的戲曲教授、老師在課堂中推廣,老輩票友、戲迷對京、崑戲曲的熱愛票戲,只不過是些零星的力量而已。

   醫生之女淬鍊成京劇名角

孫萍教授與筆者在〈論壇〉會議再次巧遇,使筆者回憶起十多年前她率領中國全國青商聯合會訪問團來臺訪問,與筆者有過兩次交誼,看到她那股美貌、熱情、卓越才華之主導幹勁,令人印象深刻。

龍年春正,得悉她率領一個由人民大學學生京劇社與少數專業戲曲學院學生組成的京劇表演訪問團隊,走出國門,經夏威夷,轉奧地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等東歐諸國訪問、演出,然後往維也納、美東紐約、美西洛杉磯等美洲地域訪問演出,弘揚京劇國粹,歷時近一月歸來,與筆者相約專訪時日,已是元宵過後了。

孫萍原係寧夏京劇團學員班資優生,主演《賽駝之后》,才十五歲一舉成名,選拔入中國戲曲學院為首屆本科生,八O後畢業,在校認真學習,虛心求教,循序得名家李維康、艾美君、杜近芳、張君秋等藝術家調教,京劇造詣功底深厚。畢業後分發入中國京劇院,這位被稱為「知識型」的尖子演員,很快地被老輩流派大家袁世海、杜近芳、張春華賞識同台演出,《霸王別姬》、《龍鳳呈祥》、《秦香蓮》、《打漁殺家》等梅、張經典劇目,都能擅場。孫萍說:「老前輩對我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教導後進『做戲』、『做人』的言傳身授,獲益匪淺。」自是,孫萍的表演漸成知名角兒。

   駐匈牙利九年發揚國粹,譽為「中匈文化大使」

1990年,匈牙利布達佩斯室內劇院院長和藝術總監到中國訪問,看了孫萍的京劇表演,聘孫萍及夫婿葉金森赴匈牙利進行文化交流、藝術表演。當時中國大陸文化部及中國京劇院因而樂見其成,委派前往。去國九年春秋,這段時光裡,孫萍與葉金森夫妻合力,把京劇藝術推廣上歐洲各國舞台,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匈牙利有非常好的音樂傳統,也是裴多菲、李斯特等藝術巨匠之故鄉,具有濃郁的藝術文化氛圍,東歐人視戲劇為高雅、美妙的享受,而劇院是觀眾集中體現自我文化修養與審美智能的重要場所,這樣的國度,讓人感覺到藝術受到尊重的價值存在。孫萍居異國多年,在與當地藝術家交流的過程中深切發現:融會「斯坦尼斯拉夫表演體系」在表演和審美情趣的感受上,和歐洲的「動作戲劇」流派,有著共通的概念和感受,彼此都注重於演員表演的能力與手法,以形體動作來表現時空的轉換和戲曲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力求策動觀眾的想像為表演手段,而在道具和佈景上則不求奢華。

孫萍夫婦意識到這點共同的渠道,假設能將京劇藝術的精華融入「動作戲劇」中,讓京劇的表演形式在其中生根發芽,或許能讓京劇的表演體系跨出邁向世界舞台的第一步。他們和匈牙利裴多菲劇院合作的第一步動作劇是《聖•拉茲洛國王》,這個劇目在匈牙利有著相當於《卡門》在歌劇中的地位,孫萍夫婦把中國戲曲的旋律、唱法、表演程式、武打技巧引入該劇,別開生面地豐富了角色的表演張力。

(這裡筆者必須介紹孫萍的夫婿葉金森先生:葉先生出身戲曲名門,曾祖父在1790年代率領徽班晉京向乾隆皇帝稱壽,經過「花雅競豔」,形成京劇濫觴;祖父葉春善創辦「富連成科班」,開創京劇教育之先河;葉金森的父親葉隆章,繼承衣缽拓展「富連成戲曲學校」為事業。葉金森的京劇藝技得自於叔父葉盛章之真傳,練就全般武生、武丑之功夫,集唱、念、做、打高超藝能於一身。與孫萍自師徒緣走到鶼鰈緣,自然是珠聯璧合。)

由於《聖•拉茲洛國王》演出成功,孫萍、葉金森夫婦繼續編排《西遊記》、《藝術家的節目》、《中國姑娘圖蘭朵》等劇目。尤其是《西遊記》一劇,在1994年第十屆國際動作戲劇匯演中,獲得最佳編劇和最佳表演獎。孫萍解釋:「《西遊記》一共只有九名演員,劇中不用臉譜,改用面具,使用高科技燈光技術,把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瞬間鑽進鐵扇公主腹內的一段表演得出神入化,觀眾嘆為觀止。」孫萍自豪地表示:「現在歐洲許多國家已經成立了動作戲劇表演團隊,學員們要學習動作戲劇,首先要學習中國京劇。」他們夫婦是把京劇表演體系送上歐陸舞台的創始者。匈牙利總統曾四次接見葉金森、孫萍夫婦,稱讚他們是「中匈文化大使」,戴譽歸國。

   赴美講學,融合美國交響,樂團伴唱京劇

1999年,孫萍應數所美國大學院校之邀,赴美講學,介紹京劇國粹藝術。筆者一向了解:孫萍具有一高佻窈窕的體型,明眸桃臉,笑意盈頰,利用唱、念、做、表四功法則,以音傳情,以技傳藝,在講壇上,且講且唱,許多聽不懂中國話、未曾認識京劇藝術的外籍人士,都在她的豐富感染力下,投入京劇藝術欣賞。根據報導,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加利就是她講壇的忠實聽眾。因此美國耶魯大學戲劇學院曾禮聘她為客座教授,又曾與美國賓州大學交響樂團同台表演京劇清唱,唱響於費城。

談到西方交響樂團伴奏唱京劇,孫萍也創意出一項先肇,她說:「京劇如果不能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同時改革創新,很難想像未來的命運。不過京劇講究的是『有規律的節奏』,與西方講究的『一板一眼』有所不同,剛開始他們還不是很能理解,經過努力,我們已經能讓西洋交響樂來伴奏我們的京劇唱腔了。」2000年秋,孫萍和費城賓西法尼亞州立大學交響樂團商定,排練京劇伴奏京劇清唱,作為探索東、西方兩端藝術與音樂融合的開端。2011年,訪問中國的賓大交響樂團,舉行了匯報演出,伴奏孫萍演唱了《紅燈記》、《杜鵑山》劇中選段,引起轟動,得到美國藝術界人士注視,當時,紐約、華盛頓、北京傳媒都予以好評。孫萍表示:「這次合作,是嘗試東西方兩大瑰寶――精湛的東方京劇藝術與西方宏大的交響樂團結合的大膽實踐,也是把京劇藝術推廣向世界藝術舞台的又一次嘗試。」

   傳播京劇文化創議之強棒

當今孫萍仍係國家京劇院一級演員,更是全國政協委員、全國青聯常委、中國人民大學國劇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同時也是忙碌於中西文化交流使者,自2003年當選政委以來,先後在政協提出十幾項提案,如「京劇進課堂」、「加強志願者服務立法」,成立「兩岸青年交流基金」等,議政建言成績斐然,且與寶島臺灣若干學者專家對國劇推廣思維謀合。中華民族有悠久的傳統文化,想要往後獲得長久發展,孫萍建議必須「京劇先行」,推廣京劇,她認為應分國內及對外雙管齊下同時進行――孫萍認為:「京劇既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就應該從基礎教育階段開始教育青年學子。」她提出在中、小學校增加京劇藝術選修課程,開展對青少年京劇基礎教育的培養、進而傳授傳統京劇劇目之認識,鼓勵社會財團成立「青少年京劇基礎教育基金會」,用以舉辦青少年戲曲比賽、劇目展演,少、兒京劇節目,製造風靡,以提升青少年固有文化的素質。在大學教育中,孫萍主張成立「國劇研究中心」,作為大學、高校戲曲教育研發劇目的平台。

針對國際方面,孫萍已擔當「京劇文化使者」多年,累積出身後的經驗,她曾告訴筆者:「外國人士學習漢語,既困難且枯燥,難度很大,我們將漢字背後的故事、藝術形式、語音表演藉由京劇展現出來,他們覺得很美、很奇妙、很容易體會。」前年六月,上級核准她的建言,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成立了藝術研究院,其中一個重要項目是做京劇百部經典英譯的工程。孫萍表示︰「京劇百部經典英譯,過去已經做了四年,共英譯了十八部書,最近還要出版十部,大概有兩百多萬字,內容是要把每一部戲的劇本、每個劇本的導讀、欣賞法則,以及自己對欣賞戲文和音樂心得都翻譯成英文,希望不久之後,國外大學的書架上或國家圖書館中,能擺上中國京劇文化有關圖書。」

儘管孫萍得到中國有司賦予她各種人力、經費,從事國內、國外用各種方式以弘揚京劇文化藝術,最終目的,就是要回歸傳承傳統京劇藝術為宗旨。

末了,筆者提問孫萍教授:「一個人做到別人可能幾個人都做不到的事,其中那一樁是你感到最欣慰、快樂的事?」

答道:「我每週一晚上在人民大學講授『國劇大觀園』全校學生選修課目;每週四晚上在外國語大學開授週一課目,來自各院系的選修學生達三、四百人,還要利用禮堂附設舞台上課,這兩個時段,讓我全神投入講授自己畢生所學之理論及經驗,盡情表演唱、念、做、表的舞台規範,這便是我最快慰的事情!」

   筆者個人的幾點回應

【一】綜觀孫萍教授,從一位京劇專業演員,進階為教授、京劇文化大使,國家京劇決策建言者,二十多年來的每一段過程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做到「別人可能好幾個人」都做不到的成就,值得吾人欽佩她的作為,也欣慶有司當局採納其建言,付諸實施,在臺灣的現況,缺乏大環境的條件,有志推廣傳統京崑戲曲,除盡一己稀薄之力量,其餘僅能發聲呼應而已!

【二】施行「京劇進課堂」,讓有志推廣京崑戲曲之教讀者,引領青年學子學習中華傳統國粹戲曲文化,是為兩岸學者之共識。筆者在政大先後開講古典詩、詞、曲、劇等詩歌文學課目凡三十餘年,當今學生之看法反映,這些古典純學之創作,除了責成中國文學系學生富有傳承職責外,其餘只能提供做為唯美欣賞或興趣之培育,進入社會職場,未必實用,唯有劇本創作,戲曲藝術評論,比較實用,筆者在大學開設有「傳統戲曲欣賞與創作」課目,亦引起許多學生選修之回響,特別以此回應孫教授以相互共勉。

【三】利用西方交響樂團伴唱京劇段子,向國際人士推介中華戲曲文化之美,其措施值得肯定。近年來大陸幾個重點院團,推出過幾齣名為「詩史」的劇目,筆者曾經仔細聆聽,個人認為若干板腔如:流水南梆子四平調京歌戲歌較為固定板式之唱腔,可以用交響樂團伴唱;他如慢板原板高撥子搖板散板引子曲牌等,因為演唱者在聲腔發揮,必須快慢跌宕,氣口自如運用方可,若非專業的京劇「大三件」、「鼓板」師傅伴唱,焉能發揮「保腔」、「保調」、「過門」、「墊頭」、「甩腔」等完美的功效?吾人欣賞京劇明場演出,聆聽名家唱、念好嗓,會發出叫好歡呼,對專業琴師領導樂隊精彩的「過門」演奏,觀眾也會發出「好弦」的喝采掌聲,這一部分,恐非交響樂團伴唱京劇所能及者。

【四】提倡京劇進校園,向國際人士傳播京劇文化,最近有人提出以「手機功能」散播京劇唱段,無論任何方案、任何手段作為工作內容,回歸主流的目的:「傳承京崑戲曲文化」,肯定是兩岸從事戲曲推廣人士之共識。

 

21_(左起)孫萍與丈夫葉金森甜蜜合影

(左起)孫萍與丈夫葉金森甜蜜合影

 

21_孫萍清唱

孫萍清唱

 

21_貴妃醉酒

貴妃醉酒

 

21_與外國友人合照

與外國友人合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弘報 京劇
    全站熱搜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