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劇校第一期復字輩專場「群英復會」第二天,在臺北市城市舞台推出《沙橋餞別》、《捧印》及《狀元媒》三齣折子戲。折子戲往往是整本戲中精彩的一折,獨具特色,廣受喜愛。

《沙橋餞別》又稱《唐僧取經》,唐太宗篤信佛教,派高僧玄奘往天竺取經,親率文武官員送出國門,又在沙橋為之餞別。乃余派名劇。由葉復潤飾貞觀皇帝,有三大段主要唱腔:二黃慢板「提龍筆寫牒文」,後接西皮倒板、三眼、二六、散板等,可展現演唱功力。王帽老生講究儀態雍容,舉止凝重,唱要聲洪、氣足。他自幼即嶄露頭角,將近一甲子的功力,果然不差。小生唐三藏由曹復永擔綱,唱來氣足神完,頓挫分明,是常年舞台實踐的結果。

《捧印》為梅蘭芳晚年改編的代表作,民族意識強烈,愛國情操熾熱。本名徐渝蘭的徐復玉飾穆桂英,輔以馬蘭的妙手好琴,「怕的是奸佞臣又來尋釁」一句,伴奏過門悅耳動聽,徐的出場穩重端莊,演唱技巧收放得宜。唱「見帥印又勾起多少前情」,既是戲詞,也符合觀眾心境,看這幾位出色當行的優秀校友,不禁憶起當年復興叱吒風雲的年代。由老生改老旦另創一片天地的曲復敏飾佘太君,西皮導板「見帥印一陣陣……」頗為動聽。據說梅老闆編此劇乃影射抗日戰爭全民敵愾同仇之雄心壯志,並設計了一場以水袖身段表達內心起伏激動,情感與理智交戰。局勢險峻、奸佞當道,朝廷態度反覆。於公於私皆無法坐視,臨戰陣雖非廿年前,仍賈其餘勇。決心已定就勇往直前,無論身上、腳下都嚴格地考驗演員功力。「抱帥印到校場,指揮三軍」聲音響徹雲霄,單手舉印,豪氣萬千。

看戲時巧遇著名詩人向明,他也是位標準戲迷,早年曾與詩人管管合演《捉放曹》,他來陳宮,管管飾曹操,原來是資深票友。他因徐渝蘭而道出一段塵封的記憶:民國38年4月4日兒童節,當時向明先生是小小無線電通信兵,在國共內戰中,負責將敵機動態由小電台通知鄰近城市,施放警報。當天隨大卡車載運無線電發報機撤往陝南漢中,不幸車翻下坡坎,左腿被壓斷,痛徹心肺。欲送往西安的大醫院急救,翻山越嶺,最快三天,腿早就廢了。只好向空軍第三軍區司令部求救,司令徐煥昇上將立派一架小型運輸機,一位少校副官隨行,帶來一百光洋,送往西安接骨。逾一甲子之久,始終不解何以獲此殊榮,有如此好運。在人命賤如螻蟻的動亂時代,是多麼難得的善心。後來聽說徐將軍是位儒將,有一顆悲天憫人的慈悲心。多年來藏在心中的感激,今能讓救命恩人的千金獲悉,也算聊表心意。

自從「無旦不張」以來,新編古裝戲《狀元媒》經常搬演。「自那日與六郎」的二黃唱段與「呂愛卿且平身」的西皮慢板早已人人耳熟能詳。劉復雯再當重任,曾經薛亞萍親授,這齣張派看家戲更為對工。「帝王家深宮院似水流年」巧用墊字,活潑俏皮。「錦繡江山」用底氣撐,又久又長,很過癮。她的唱,甜美嬌柔兼而有之,在宋士芳老師絲竹管弦幫襯下,歌來跌宕起伏,叮噹作響。收放疏密饒富趣味。

群策群力之下,這兩天畢業校友的賣力演出,讓學弟妹們深深感受到學長姐愛校赤子情,以及忠於表演、獻身藝術的決心。念舊熱情的觀眾是台上演員最大的支持,如雷的掌聲是他們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前所未有的創舉首先要感謝臺北書院林谷芳山長化念頭想法為實際運作。如同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副教授曹復永所言:最該感念復興劇校創辦人王振祖校長,今年也是他的百年冥誕,沒有他就沒有私人興學由本土培育出的許多國劇種子。當年老校長訂下「復興中華傳統文化發揚民族倫理道德大漢天聲遠播寰宇河山重光日月輝煌」卅二個字做為每屆學生的排名,承襲京劇科班的規矩。復字輩的大師哥、大師姊也要對興字輩以下的晚生後輩長年以來演配角、打下手、來宮女、跑龍套的默默付出心存感激,才符合「兄友弟恭、長幼尊卑」的古訓。那段笑淚交織的艱辛歲月是永遠無法磨滅的刻痕,值得驕傲,值得回味。

 

4_(左起)曹復永、嘉凌(劉復雯)、葉復潤.jpg

(左起)曹復永、嘉凌(劉復雯)、葉復潤

 

4_曲復敏戲裝照.jpg

曲復敏戲裝照

 

4_徐渝蘭《捧印》劇照.jpg

徐渝蘭《捧印》劇照

arrow
arrow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