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91416日,時序入秋,為看新編戲帶著好奇心踏進位於台北市芝山的台灣戲曲中心。國光劇團秉持一貫製作嚴謹的態度,繡襦夢肯定精心打造。開演前半小時的導聆由藝術總監王安祈老師娓娓道來,戲分三部分:(一)傳統崑曲繡襦記打子一折,和日本橫濱能樂堂合作,帶來別開生面的舞踊「汐汲」。(三)再以新編實驗崑劇「繡襦夢」用靈魂回顧之手法,重述「鄭元和與李亞仙」的故事作結。並首開一晚上的戲,中場休息兩次之新紀錄。

    崑曲「繡襦記 打子」一折,敘述大雪紛飛彤雲罩,唐朝門第顯赫之士族大家鄭儋(唐文華飾)聞下人宗祿稟報:公子鄭元和(溫宇航飾)淪於乞討之中。原來他進京赴試,在曲江遇見長安名妓李亞仙,流連青樓,之後床頭金盡被逐。老父氣急攻心,舉杖就打,元和幾瀕於死。父子兩人的表演,很能蘊藉情緒,感動觀眾。

   最令觀眾覺得新鮮的是第二場能劇之舞台架構,稱為「鏡之間」,後台乃陰界。舞台上所演皆幽靈,怨靈回望從前,通過空間感與時間軸找出表演方式。這段源自夢幻能的舞踊「汐汲」,乃延續「松風」之故事,女主角為漁家女,與被貶官之男子邂逅相戀,男子出仕未歸,女在松樹下等待多年的故事。描寫這對已經永別的男女,女子穿戴情人之衣帽在海邊思念情人,女踊的肢體表現很具象,變化多端。演員唱腔全由趺坐(盤腿而坐)的伴奏樂師發聲,三味線琴專司弦樂部分,而咚咚鼓聲節奏隱身於幕後,給觀眾帶來一種全新的感受。「須磨暮色」描寫這位女子徘徊海邊,苦苦等待當年一見傾心、兩情相悅的情人,誓言生生世世永相伴。

  為著舞台上的協調融合,京崑演員曾專程赴日學舞踊。日人自有不同之傳統,雙方各有堅守之規範。例如:日人在台上表演,非穿「足袋」(即袜)不可。對國劇演員來說,這是一大考驗,傳統厚底靴和彩鞋才是他們在臺毯上最習慣的裝扮。

  末場簾幕升起,鄭元和(溫宇航飾)已是鬚髮皓然之老者,回憶當年曲江垂柳,初識亞仙(劉珈后飾),如今已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劇中男女主角的戲服極盡彩色斑斕之能事,繡襦乃亞仙親手織成,原本只是一長方形斗篷披風。然而在舞台上被設計成穠豔絢麗的紅綠兩面, 一揚袂、一轉身之際,鄭元和現身時,鬚髮皓然,已然是一位八十老人。在慧心巧手的設計下,由隱身暗處之黑衣人持細棍操弄,望之如身著袍服的主角,身段舞姿翻轉,變化多端,令觀眾嘖嘖稱奇。正反兩面以錦緞刺繡成的披風,其質地厚重,很難隨心所欲地翩翩起舞,更嚴酷地考驗著兩位主要演員的功力。

  自古多情空餘恨!在不對的時空遇見對的人,終究鑄成「怨靈回眸」。這是散場時每位沉醉劇中的觀眾再三咀嚼回味的心思情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