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報導

姜派小生名票錢江先生清唱專場,於去歲登上北京梅蘭芳大劇院開唱。這一場演唱會係具有既定的特色與內容,經過一年餘之京劇及聲腔取材,合作演唱對象,務實地把京劇小生泰斗姜妙香先生畢生創作之京劇小生唱唸、聲腔特色做了一場總匯的演唱與說明。

主辦者為弘揚姜派小生藝術,傳承姜妙香在小生唱唸之創作與風格,特邀來葉少蘭先生擔任嘉賓致詞,中國戲曲學院京劇研究所副所長張關正先生介紹整個晚會節目,並由京劇研究所所長趙景勃先生介紹全部演唱段子之劇目,伴奏樂隊則由與錢江先生合作多年李之祥、孫連生領導之國際票房樂隊擔任伴奏。

辛亥革命以後,京劇界發展澎湃,流派並立相競,新戲新腔、層出不窮,在不同行當爭妍鬥豔的激流中,小生行當的改革也勢在必行。姜妙香初唱旦角,後改演小生,學習到名家馮蕙林、陸杏林許多技藝與寶貴經驗,成為傳人。

姜妙香對小生傳統唱腔,經過認真分析研究,精雕細琢地進行加工改進,他掌握到「聲隨詞變、按情行腔」的原則,達到了「板(呆板)者活(活躍)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的境界。俞振飛先生曾說:「姜先生在藝術上富有創造之精神,對京劇小生行當做出了許多新貢獻,尤其是唱功,給我印象最深。」

舉個例說:《四郎探母》裡宗保巡營[娃娃調]那段唱,原來的唱腔很簡單,經過姜妙香大幅加工,成為[西皮倒板接原板三眼、搖板]的套式聲腔,成為[娃娃調]經典唱段,這就是姜妙香創作後唱紅的。

其後,著名的「姜八齣」次第推出:《轅門射戟》、《白門樓》、《監酒令》、《玉門關》、《羅成叫關》、《羅成托兆(小顯)》、《孝感天》、《飛虎山》……等,凡有[娃娃調]的唱段,姜先生都設計出不同的唱法。說到這裡,筆者必須把錢江先生演唱姜派小生聲腔專場的主題段子向看官報導:

   姜派四闕[娃娃調]

姜派小生[娃娃調] 唱腔是非常講究的,每齣戲都有它獨到之處,為了讓唱腔不落於一般化的俗套,每齣戲的唱腔都是專戲專用,尤其通過精心設計出的最精彩的唱腔在一齣戲裡用了,在別的戲裡就不重複出現,比如:《宗保巡營》、《玉門關》、《羅成托兆》、《玉堂春》等等許多戲都有精彩的唱腔, 但是絕不雷同。下面根據演唱順序逐一進行介紹:

1.《宗保巡營》此段唱腔是姜妙香成名之作,大方、流暢、簡潔,紅遍大江南北,其他的[娃娃調]皆以此段為基本格調逐漸發展。

2.《玉門關》導板以後的慢板,前三句慢板的拖腔在別的[娃娃調]唱腔裡是找不到的。

3.《羅成托兆(小顯)》慢板中,頭一陣槍挑了李天壽拖腔,有功不賞反要加刑拖腔,這兩句拖腔在別的戲裡也是沒有的。

4.《玉堂春》導板後的慢板前兩句,擁前旌催駿馬侍從如雲,想當初在院中黃金用盡,這兩句拖腔更是精彩別緻,此腔是由名琴師黎秋菊與姜妙香共同研究的成果。

   《群英會》的[西皮原板與搖、散]

《群英會》裡小生周瑜的唱腔完全是姜派創作的韻味,這部份由姜妙香門下黃定老師與萬香飛老師二位親授指導,錢江過去演出此劇共七次,是晚合演仍原班人馬中的三位合唱,他們是譚元壽、李長春及黃德華三位老師,請各位聽眾回味當年。

   《沙橋餞別》

此劇是老生與小生的合作劇目,由上海汪正華老師精心策畫,在國內成功演出。1992年汪正華先生介紹京胡演奏家馬錦良(《梅妃》的編劇),根據姜妙香先生的錄音整理改編,老生與小生各佔一半唱段。演出前由姜妙香在北京的弟子黃定連同劉曾復、姜鳳山、李之祥等再三修改,將《沙橋餞別》變成一齣完整的傳統京劇。此劇已由錢江先生先後演出過十一場,合作者汪正華(三次) 、張學津、李鳴盛、耿其昌、張克、魏海敏(女反串)各一次,及另三位女票友盧燕、楊潔和臺北馮德曼反串各一次。筆者在此說明,這齣戲段,是由錢江先生唱紅的。是晚清唱由天津張克與錢江為大家助興各唱一小段[西皮二六]段子。

   紀念梅、姜合作四十六年——《鳳還巢》壓軸

梅葆玖與錢江相差三歲,十幾年來在國際票房每週聚會清唱,是老朋友了。今天壓大軸戲合唱《鳳還巢》中的〈洞房〉一段,這是別具意義的。上個世紀中,由梅蘭芳、姜妙香編唱《鳳還巢》走紅。本世紀初,再由梅派及姜派兩位傳人——梅葆玖、錢江對唱同一段戲,信是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3_錢江便裝照

錢江便裝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弘報 京劇 票友 姜派
    全站熱搜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