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漢卿,元代最偉大的雜劇作家,他在中國戲曲史上的地位,等同於英國戲劇史上的莎士比亞。他的《竇娥冤》劇本是我國古典悲劇中的典範作品,王國維曾贊曰:「即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毫無愧色也。」他不僅寫劇,還參加演劇。長期在歌場戲院中生活,一面得到豐富的舞台經驗,一面廣泛地得到編劇題材。他的取材非常廣泛,形式也富變化,有喜劇、有悲劇。喜劇中充滿著幽默滑稽的諷刺,悲劇中則突出社會環境的黑暗與主人翁堅強奮鬥的力量。要雄壯有雄壯、要嫵媚有嫵媚,要俚俗有俚俗、要豔麗有豔麗。他的文字極其通俗,最適宜演唱。語言潑辣流暢,形象生動,風格幽默風趣、質樸有味,被列為「元曲四大家」之首。劇作受歡迎的程度,竟有「家家沒來由,戶戶不提防」的俗諺。「沒來由」、「不提防」都是無端受屈、無辜遭罪的意思。

元朝在蒙古王公統治下,文化較低。在滅金之後,廢科舉七十餘年,文人轉而寫故事,反映現實生活。作者以大都(今北京)人最多,關漢卿為雜劇之祖,一時之冠。他中年以後的玩世之作《不伏老》即《不服老》:「恰不道人到中年萬事休,我怎肯虛度了春秋?」晚年倔強粗豪的英銳之氣仍逼現於眉宇間。

去年,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在城市舞台的《雜劇班頭―― 關漢卿》是該校近年來頗具水準的一齣戲,定義在「紮根傳統,風華再現」,歸功於編劇李季紋,巧將己齋叟的四齣重要作品編入劇情,戲中串戲,妙趣橫生。元代伶人藝名中有「秀」字的很多,首場〈救風塵〉青樓女子珠簾秀(朱民玲飾)、賽簾秀(余大莉飾)排戲時一變而為妓女趙盼兒、宋引章,是充滿諷刺、結構又非常巧妙的喜劇。中間蘊藏著妓女們的深沉悲苦和被人踐踏的哀愁。而在作場邊實際指導排戲的劇中人物關漢卿(唐文華飾),直接參與劇情,十分自然,毫不扞格。場景更是男子為折柳攀花手,一世人倚紅偎翠、眠花宿柳,日日花中消遣,夜夜酒裡解憂,鎮日裡玩府翫府,方贏得「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錦陣花營都帥頭」的青樓薄倖名。

幕啟處,僅留三分之一橫幅水墨畫,元四大家黃公望意境深幽的「富春山居」悠然入目,透過白紗幕以明暗虛實區隔成內外兩個大千世界,男主角方巾長衫,一派悠閒,對照庶民賣兒鬻女苦不堪言,風雅古典藝文氣息漾滿觀眾心間。導演張旭南功不可沒。丁揚士的幕後伴唱[沉醉東風]收放之中自有沉鬱厚重。

第一折〈救風塵〉乃關之代表作。描寫賽簾秀的幼稚和珠簾秀的練達。朱民玲豐富的舞台經驗及唱念俱佳的演技把趙盼兒樂於助人、深富同情心以及老練果斷、愛憎分明詮釋得入木三分。因台電無預警瞬間跳電,場上曾有聲無影一段時間,飾兀魯花的優秀丑角臧其亮與朱民玲處變不驚、繼續演出,台下觀眾更展現了無比的觀賞風度,毫無鼓譟不滿、催促不耐,直到恢復正常。

第二折〈單刀會〉也是關劇中的傑作之一。劇情是「魯子敬設宴索荊州,關大王獨赴單刀會」前面的歌舞配樂輕快活潑。元的大都矮檻舞台風貌重現。周倉(閻倫瑋飾)扛青龍刀氣勢先聲奪人。老爺戲果然威風凜凜,懾人心魄,特邀來自國光劇團的當家老生唐文華改扮成五綹髯的紅生關老爺,唱詞雄壯豪邁、扮相莊嚴威武,立即博得好彩頭。此戲得有「活關公」美譽的李桐春老師親授,果然名不虛傳。唱[刮地風]曲牌,觀漢陽江水拍岸,驚濤裂岸,「關某一生無懼,如白浪滔滔,乃千載流不盡英雄血」。這齣戲以單純的結構、精煉的手法、少數的角色,卻寫出了雄奇縱橫的場面,塑造了一位睥睨一世的英雄人物形象。

第三折〈包待制智斬魯齋郎〉還原當年瓦舍勾欄門口,木架上掛著題有當日劇名的木牌,以廣招徠。當家小生趙揚強飾演「珍玩明駒、美嬌娘,取之如囊中物的花花太歲」,魚肉良民、強虜民女,遭到鐵面無私包龍圖的處斬。一幕拋擲劇本,上方多媒體呈現斷簡殘篇、扉頁散亂的特寫畫面,兩相對照,觸目驚心。文人嘔心瀝血之作遭權貴大人棄之如敝屣。

壓卷之作〈感天動地竇娥冤〉是感人至深的悲劇,對黑暗的社會制度展開批判。藉弱女子含冤問斬,死前對天發下三個誓願:熱血撒在八尺旗槍素練上、暑天六月飛霜降雪遮掩屍骸、山陽縣乾旱三年。結局是三願皆靈驗,這是雜劇大家關漢卿在那個官吏專橫、百姓有苦難言的舊時代裡,用戲劇手法給昏庸殘暴的官吏以制裁、給孤立無援的煢煢弱質以安慰。竇娥臨死時說:「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連天地神明都詛咒到了,這是何等的憤懣和控訴!崑曲〈斬娥〉一折,法場上竇娥(郭勝芳飾)唱[端正好]曲牌:「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叫聲屈動地驚天」,一條腔圓字正的佳嗓,撕肝裂膽,催人淚下。舞台上,白衣素服朱小蘭(蒲族娟飾)與大紅罪衣罪裙竇娥藉由長袖善舞訴出兩人同命的乎告無門。[煞尾]:「浮雲為我陰,悲風為我旋。」留下無盡的蒙屈辱、懷怨憤,對官府絕望。唯有那為遭難受屈弱女子發聲的偉大劇作家宛如聞聲救苦、急赴道場的觀世音。

這齣戲在時間倉促下,結合編導、編腔(宋士芳)、音樂、舞美、崑曲指導(周志剛、朱曉瑜)、文武場(王興中、朱統文)、靈魂人物(唐文華)和出色團員(旦、淨、丑)等,皆有亮麗的表現,在此里程碑上繼續深耕,再展鴻圖。

 

5_(左起)丁揚士飾包拯、唐文華飾關漢卿、趙揚強飾魯齋郎

(左起)丁揚士飾包拯、唐文華飾關漢卿、趙揚強飾魯齋郎

 

5_(左起)朱民玲飾珠簾秀、余大莉飾賽簾秀

(左起)朱民玲飾珠簾秀、余大莉飾賽簾秀

arrow
arrow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