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文〈哪幾位才是「四大坤旦」?〉在《弘報》刊出後,接到幾位讀者來電,說是「四大坤旦」後面兩位雪艷琴、章遏雲以及後來被社會輿論、戲迷觀眾「補」入的新艷秋,大家多少都有所了解;只是對前兩位胡碧蘭和孟麗君,都很不熟悉。要求筆者再作些介紹,為此,蒐集資料撰成此文,以饗讀者。

胡碧蘭,祖籍浙江紹興,1909年生於北京,工青衣,兼擅胡琴。啟蒙老師胡素先、王雲卿,後從王瑤卿習藝,經常出入大馬神廟「通天教主」王府,深受王瑤老器重,且與王鳳卿、王少卿、王幼卿等相處融洽,對王瑤卿所授之技藝遵循不改,終按王派路數演出。

胡練功極其刻苦,不管嚴寒酷暑,天天早起,對著井口喊嗓,從未間斷。有時雪天練功歸來腳已凍僵。其嗓音柔潤寬亮,且氣力充沛,久唱不竭。上世紀二O年代時,曾以「鐵嗓鋼喉」著稱一時。尤以《祭塔》的大段反二黃,極為悅耳動聽,令聽者神怡。她扮相俊美大方,戲路寬廣規範,青衣、花旦均佳。常演劇目有《王寶釧》、《四郎探母》、《祭塔》、《柳迎春》、《金水橋》、《硃痕記》、《忠義節》、《王春娥》、《浣紗溪》、《二進宮》、《罵殿》、《玉堂春》、《鐵弓緣》、《胭脂虎》等。曾領銜組「鳴社」班,先後與吳鐵庵、孟小冬、郭仲衡、譚富英、王少樓、言菊朋、貫大元、奚嘯伯及侯喜瑞、郝壽臣、李萬春、周瑞安等眾多名家合作演出。

1930年,當選「四大坤旦」之時,胡碧蘭才廿一歲。她為人正直,作風正派,極講戲德,毫無梨園陋習。1929年6月30日,曾於新明戲院為仁慈醫院募捐義演《四郎探母》。

惜三O年代後,因嗓敗,胡碧蘭息影舞台。1953年因心臟病逝世,享年僅四十四歲,葬於北京平房公墓。

孟麗君,1911年生。1926年,十五歲即於南京挑班演出,極受讚譽。1927年北上去京,居住於宣武區棉花胡同頭條。她青衣、花旦、刀馬皆精。能演梅派的《嫦娥奔月》、《廉錦楓》等;尚派的《秦良玉》等,荀派的《盤絲洞》、《英傑烈》等,併能兼演小生戲《水淹下邳》、《白門樓》等。尤其在《花木蘭》、《再生緣》(即《孟麗君》又名《華麗緣》)兩戲中女扮男裝,極見光彩。她在北京「城南遊藝園」日夜演出,有時一個月內竟演出四十多場。特別是孟麗君演《孟麗君》,更是一時傳為美談,此戲紅遍京、津、滬等地,孟亦聲譽日顯。1930年,她當選「四大坤旦」之時,年僅十九歲。後曾與言菊朋、雷喜福、安舒元、唐韻笙、梁一鳴等合作演出。五O年代後,她以演小生戲為主,任山東濟南大眾京劇團副團長。1963年,調山東省戲曲學校任副校長。

1950年,她曾作為華東區代表,參加了全國戲曲工作會議,後在參加全國第一屆文代會時,周恩來總理握著她的手笑道:「孟麗君,好名字,孟麗君演孟麗君,希望您更多地演戲,演好戲!」周恩來和藹的聲音笑貌,始終印在她腦海中。1976年,她得知周恩來逝世的消息,悲痛欲絕,數日不得安眠,因而引發了腦血栓症,導致半身不遂,從此臥床不起。

孟麗君這位多才多藝、勇於開拓、奮進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和戲曲教育家,曾任全國劇協理事、山東省劇協副主席、山東政協副主席等職。1991年10月1日,因病故於濟南,享壽八十歲。她丈夫陸少樓,工武生。女婿為孟小冬姪兒孟喜平。妹孟麗華,適麟派老生劉少春。

令人百思不解的是,這樣一位「貨真價實」被數萬戲迷觀眾公開投票選出的「四大坤旦」第二名、從事戲曲工作五十多年、活到八十高齡的孟麗君,竟除了《中國京劇史》中提到一句外,全國那麼些京劇史書、辭典,京劇專家學者及一些著名老藝術家們,說起「四大坤旦」時,怎麼都會把她遺忘呢?甚至連海內外影響極大的北京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竟也會如此不負責任地把另一位「四大坤旦」毫不相干的「坤旦」(杜麗雲)去替代孟麗君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弘報 京劇 四大坤旦
    全站熱搜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