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名家專訪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中國戲曲表演學會、及北京戲曲藝術教育基金會合辦「中國表演藝術家、演奏家、教育家、導演――第六屆『終身成就獎』」頒獎儀式,經兩會認真提名、嚴格評審,共選出宋士芳等六十二位得獎人,於2011年在北京長安大戲院舉行隆重頒獎典禮,在場觀禮的人均為當代京劇界、音樂界的名人專家,可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既熱鬧又莊嚴。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節假期在京畿、津門一帶訪問,遇見許多京劇名家及票界人士,問起金茜琳女士之近況,她為何沒有參加「兩岸四地中國戲曲.北京論壇」,因為大家一致肯定,她是最有資格代表美東(紐約)地區與會的人選。筆者之前也曾電話與金女士聯繫,知道她與家人在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渡假,可能錯過邀請。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京劇傳承的共識

參加兩岸四地中國戲曲藝術傳承與發展〈北京論壇〉會議中,學者專家們建議京劇文化要「走進學校」、「走出國門」,傳承京劇文化應在中專大學設置「京劇學」科目,作為下一代青年瞭解「京劇文化」是國粹的重要性。每一種呼聲,每一項建議,都獲得在座者一致的回應,思維的模合。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猶記2009年央視「春晚」賀歲節目中,一位面貌姣好的女士,手端月琴,以主奏姿態領導著國樂交響樂團協奏的月琴協奏曲,標誌著月琴專業演奏藝術家雷群安女士,把她的月琴演奏藝技,邁入了新的里程階段。在演奏過程中,主奏者懷抱月琴,十指纖纖上下跳按弦槽,縱橫彈撥琴弦,表演連續快速的和弦變化,快速大跳和快速過弦,以及長音滾奏中副旋律出現高難度之和鳴技巧,主奏者運用自如臻出神入化,雷群安在這場表演中,創造了自己獨特演奏風格,使筆者印象深刻。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光劇團導演王冠強應邀到中央大學演講,訂題:「兒童京劇的藝術創作表現――以《武大郎奇遇記》的導演工作為例」,與學生分享兒童京劇《武大郎奇遇記》的創作過程與心得。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筆者時常謄打蘇先生文章,每回自李教授手中接到蘇先生稿,總沾沾自喜有先睹為快之樂。蘇先生總能寫出文壇不為人知的枝節,雖說枝節,卻又是京劇舞台下的辛酸紀實,長久閱讀下來,不免好奇蘇先生如何擁有這些消息?李教授曾說蘇先生家圖書室有如戲劇研究圖書館,如今得到蘇先生自傳性的小文,終於一解筆者疑惑,更欽佩蘇先生對於傳承戲劇的用力之深。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者按:評劇習稱「落子戲」、「蹦蹦戲」,產生於河北省東部灤縣、遷安、玉田、三河及寶坁(今屬天津市) 農村地帶。原為民間「蓮花落」和歌舞「蹦蹦」之基礎上發展出來,也是長期流行於市井的說唱藝術,傳至1910年左右形成為地方劇種唱響於唐山,時稱「平腔梆子」或稱「平戲」。第一位領班入唐山茶園演平戲的是民間藝人成兆才,他把原來簡單的「蹦蹦戲」結構加以改良:(一)由演員飾演戲中人,並將第三人稱改為第一人稱。(二)創造各種行當及當行使用的唱腔,而唱腔部分則以蹦蹦音樂為基礎,並吸收濟東民間音樂素材,以豐富之。(三)採用全套河北梆子樂器以為伴奏樂隊器材,取名為「平腔梆子戲」,簡稱「平戲」。(四)改革行當之結構,早期的評劇只有男女角之分,因為劇目故事之完備後,漸由生、旦、丑的「三小戲」再受到京、梆劇種之影響,增添行當腳色發展至青衣、花旦、小生、老生、老旦、小丑之別,各行當之表演藝術方面,雖然也受到京梆程式、身段、唱腔的影響,一度出現京化的傾向,惟能保持著民間鄉土地方小戲活潑自由,生活化氣息濃郁風格。編者在天津曾訪問過評劇名家多位,讓我們從評劇老旦趙如意說起……。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光劇場訪談

編按:京劇四大名旦(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的產生,係因為京劇形成初期,舞台上演出皆以老生為中心,清廷皇帝規定女性不能登上舞台表演,只能由乾旦飾演戲曲中的女性角色,因此,旦角表演藝術發展較為遲緩,直至清代光緒皇帝,在朝政上因慈禧太后擅權使他淪為落寞,私下卻喜愛京劇藝術,旦角表演藝術逐漸得到發展。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配合臺灣音樂館所舉辦的胡琴展,去歲在臺北市華山文創園區的露天劇場有一場別開生面、以胡琴為主角的演唱與演奏音樂會,開放給所有愛好音樂與戲曲的民眾觀賞。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