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戲劇評論 (3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歲末年終都是票友展現舞台演技的時節,1061119日由傳承戲曲藝術劇坊主辦的海內外京劇名伶名票聯演在台北市國軍文藝中心開演。來自洛杉磯中華之聲國劇社的幾位社員都是熱愛國劇經驗老到的名票。

  首齣詩文會由出生於哈爾濱的楊華女士飾演女主角車靜芳,她出身梨園世家,父母皆為內行。曾為黑龍江京劇院演員,又隨杜玉奇老師學戲十年。扮相與嗓音皆優,專工張派。首次來台粉墨登場,盼能與此地票友交流切磋。她與飾演車步青的國光的丑角陳清河,可謂台上是兄妹 台下假兄妹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繼大製作《藏書之家》來臺掀起旋風,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在團長茅威濤的率領下,帶來《陸游與唐琬》和《梁祝》到彰化、南投、高雄、臺北等地公演,盛況空前,真是越來越精彩。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琦

有諺云:「梨園行不養老不養小。」但在戴老師身上,我們看見了梨園人的奇蹟。以九十四歲高齡演出全部《貴妃醉酒》,劇中銜杯下腰、舞扇翩翻,和裴高二位力士的互動親暱、自然、可愛,醉態撩人,幾斤重的行頭,幾大段的四平調,對平常人的嗓子、體力都是考驗,何況是人瑞級的戴老師,晚生們自嘆弗如。若非幼功紮實、九十年來不斷地練功維持,怎能辦到!戴老師一輩子努力不懈地貢獻給京劇,後輩伶人應援為典範,以戴老師為首,發揮每個人的影響力,繼續弘大國粹!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非但是空前,恐怕也是絕後,九四高齡仍活躍於京劇舞台上。菊壇皇后戴綺霞為振興國劇、更為激勵梨園祖師爺的孩子們有勇氣決心堅持傳承劇藝。再披戲衫,於100年12月在臺北市國軍文藝中心隆重演出梅派代表作《貴妃醉酒》。內行票界皆嘖嘖稱奇,拭目以待,大陸上許多愛戲的觀眾紛紛打聽詢問,真乃未演先轟動。這是一場「慶祝建國一百年慈善義演暨傳統藝術文化資產保存紀錄演出」。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新年伊始,儘管正值隆冬臘月,津門觀眾卻在荀腔荀韻中感受到別樣的暖意,「孫毓敏舞台生活六十年移植改編劇碼巡迴展演」天津站的演出在中華劇院隆重拉開帷幕。三場演出展現了《癡夢》、《陳三兩》、《棒打薄情郎》、《姐妹易嫁》、《掌上珠》、《翠屏山》、《獅吼記》、《一代賢后》、《雙玉緣》等九台劇碼,均是孫毓敏先生多年來從崑曲、評劇、越劇、呂劇、吉劇、河北梆子等地方戲劇種移植改編而來,是地地道道的荀派新劇碼。九齣戲全部由常秋月、唐禾香、熊明霞、許翠、張悅、方開柳等一批荀派新銳擔綱,生氣勃勃、滿台生輝,舞台上下高潮迭起。演出後更召開專題研討會,多位京劇名家、戲曲理論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荀派藝術的繼承與發展。筆者有幸欣賞演出,並參加了研討會,在獲得薰陶和教誨的同時,腦海中不禁湧現出三個關鍵字——「驚喜」、「思考」與「希望」。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國百年,在臺北市城市舞台有兩場意義非凡的國劇演出。誠如製作人林谷芳教授所說:一切歸之於「因緣」。源自前年他辦了一場曹復永的專場演出,孕育出「何不召集這不尋常的一班,來一次復興劇校『復字輩』專場」的構想?於是名之曰「群英復會」的想法逐漸成形。事非經過不知難,民國46年入學的北投私立復興劇校120名學童,在民國52年前後相繼畢業,如今各有自己的一方天地。離開舞台五十年,再度展現唱念作表基本功,談何容易!首先是邀角難,再者戲碼、經費、人力、場地等,在在都考驗當初的浪漫一念。幸有熱心的秦復林(即秦祥林)同學等人,積極聯絡散居海內外的復班同窗,並特別到文建會、臺北市文化局、望月文化出版公司、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暨京劇團、桃園縣博理基金會、國光劇團及企業界大力資助,排出了全本《龍鳳呈祥》《沙橋餞別》、《捧印》、《狀元媒》陣容堅強的骨子老戲。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復興劇校第一期復字輩專場「群英復會」第二天,在臺北市城市舞台推出《沙橋餞別》、《捧印》及《狀元媒》三齣折子戲。折子戲往往是整本戲中精彩的一折,獨具特色,廣受喜愛。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久前,在北京舉行的第四屆全國京劇戲迷票友電視大賽頒獎晚會上,評委之一,著名文武老生李浩天和四位老生名票同唱了《上天台》:「金鐘響,玉鼓催」的唱段。在唱到最後一句「又聽得殿角下大放悲聲」時,他們竟都把「悲聲」唱成了「歡聲」。在除夕夜北京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播放的「2012年春節戲曲晚會」上,于魁智也演唱了《上天台》的這一段,他則將「悲聲」唱成了「歌聲」――而且電視螢屏字幕上也是「歡聲」、「歌聲」二字,這真令人莫名奇妙,不知所云!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國101年晚間,在臺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13號「臺北戲棚」,有臺北新劇團的年度「歲暖小封箱」。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華民國一百年,果然精彩百分百。百戲紛陳,朝野各界均以歡欣雀躍心情,表演慶祝。成立於1999年的「韻清樂舞劇團」由正副團長曾韻清、哈憶平領軍,演出形式廣納國劇、崑曲、黃梅戲、南管戲、湖南花鼓戲等。務期將各種優美的傳統藝術積極展現並永續傳承,是國內少數表演題材豐富的表演團體。100年歲末在臺北市迪化街大稻埕戲苑演出一場「戲唱黃梅慶百年」。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中國古典淒美愛情故事中,最膾炙人口的有三:白蛇傳、西廂記以及梁祝。除了歌頌偉大、堅貞的男女情愛之外,勇於追求幸福的女性更從千古以來就抒發了被壓抑的心靈。巧合的是,這三齣生死不渝的戀情,主角的世俗身份地位、和見識、能力均是女強男弱。在自古男尊女卑的社會哩,大大地把「無才便是德」的弱勢族群向上提升,進而鼓舞了廣大的「柔弱勝剛強」的女性同胞,思想得解放、行為更自主,影響不可謂不鉅。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典劇目唱做,觀眾神怡意愜

北京京劇院李恩傑院長,係一位具有豐富藝術品牌營造及藝術團隊推廣演出能力與經驗的領導者。今年度提出打造「北京京劇」品牌概念,並策畫了以「三駕馬車、九大頭牌、十五經典」為品牌概念的巡演活動,擬以一年之時間,在全球五十個城市,推出二百場演出,配合五十個展覽、五十場講座,謂之「唱響之旅」。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劇目淵源

《紅鬃烈馬》又名《薛平貴與王寶釧》或《全本王寶釧》,原本取材於《龍鳳金釵傳》鼓子詞(現存有清末刻本或手抄本之部份折子)。《清稗類鈔》記載為秦腔演出劇目,其後改編為京劇傳統劇目。《京戲考》、《戲典》均列入刊本。全劇篇幅甚長,包括〈彩樓配〉、〈三擊掌〉、〈別窰〉、〈探寒窰〉、〈誤卯三打〉、〈鴻雁傳書〉、〈趕三關〉、〈武家坡〉、〈算軍糧〉、〈銀空山〉、〈大登殿〉等十餘齣,全部搬演如同連台大戲。或謂自〈彩樓配〉演至〈大登殿〉摘精彩折子戲搬演名《紅鬃烈馬》。除京劇外,漢劇、川劇、湘劇、晉劇、豫劇、滇劇、祈劇、粵劇、秦腔、楊劇、河北梆子、同州梆子及臺灣歌仔戲均有此劇目演出,視為民間最喜戲曲故事之一。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華民國100年,年底在臺北市城市舞台有兩場當年復興劇校頭一期「復」字輩同學的專場演出,這些國劇界的大哥大姊,如今都是六十上下的年紀,能在短時間內召集起來,分別自海內外奔回母校,重操舊業、再登氍毹,真是件不簡單的事。觀眾們基於懷舊和好奇,熱烈響應,幾乎塞爆了八德路上原來的北市社會教育館總館展演大廳。從前的一張張老照片和新聞報導,讓老戲迷興奮指點,跌入回憶之中;認出自己心儀的偶像,不免大聲驚叫,呼朋引伴細數過往。前塵往事歷歷湧上心頭,是一次台上下心靈的交會,珍貴記憶的重現。林谷芳老師的構想、義舉譜成了一段美麗的佳話。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珠簾寨》原為淨角正工戲,自譚富英增添〈收威〉一場後,列為生角主戲。從此,流傳「不學《珠簾寨》,不能算譚派」的說法。余、楊、譚、馬、言均有此戲。又名《沙陀國》、《解寶收威》。此戲曾在臺北市中山堂,由北京京劇院老生杜鎮傑領銜主演。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年春暖花開時節,為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增進兩岸城市之間在文化藝術上的互相了解,我們迎來了「兩岸城市文化互訪系列――北京文化週」。二月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經典話劇《李白》、北方崑曲劇院的《紅樓夢》先後在臺北市國父紀念館登場。三月份戲迷翹首以待的北京京劇院「唱響之旅」在北市中山堂更掀起了沉醉、癡迷的狂潮。當紅頭牌一連五天演出經典骨子老戲,唱腔熟、卡司強,文場運弓如飛,武場鼓槌似雨下。台下觀眾無論內外行大聲叫好,掌聲如雷久久不歇。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統劇目《四郎探母》取材自《楊家將演義》,老生、旦角並重,四樑四柱齊全,自譚鑫培以來,各流派均有此戲,是演出頻率最高的戲碼,始終受人喜愛,每貼必滿,伶票皆常搬演。尤其〈坐宮〉一折,常單獨演出。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101)年五月,在南臺灣耕耘近一甲子的臺灣豫劇團,與來自河南省鶴壁市的豫劇團,做了一次兩岸聯演。先後在高雄中山大學及臺北城市舞台展現《捲蓆筒》、《七品芝麻官》及《孟麗君》三齣戲。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是鶴壁團團長、有「現代大陸豫劇第一丑」美稱的金不換,主演雙齣,迷倒台下觀眾,散戲後的現場簽名會大排長龍,造成不小的騷動,足證演員的舞台魅力穿透人心,銳不可當。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2012臺灣.寧波文化週」的大型民俗風情舞劇《十里紅妝.女兒夢》在臺北市國父紀念館盛大公演。策畫邀請單位為推動兩岸文化藝術不遺餘力的威景文化公司。該公司樊興漢總經理自2000年來舉辦過廿次以上的大型表演活動,並曾榮獲海基會江炳坤董事長兩岸交流貢獻獎,成功地搭起了水乳交融、促進瞭解的交流橋。更打開了本地同胞的視野,進一步通過舞台演劇促成雙方心靈、感情上的共鳴和瞭解,營造雙贏新局面。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漢卿,元代最偉大的雜劇作家,他在中國戲曲史上的地位,等同於英國戲劇史上的莎士比亞。他的《竇娥冤》劇本是我國古典悲劇中的典範作品,王國維曾贊曰:「即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毫無愧色也。」他不僅寫劇,還參加演劇。長期在歌場戲院中生活,一面得到豐富的舞台經驗,一面廣泛地得到編劇題材。他的取材非常廣泛,形式也富變化,有喜劇、有悲劇。喜劇中充滿著幽默滑稽的諷刺,悲劇中則突出社會環境的黑暗與主人翁堅強奮鬥的力量。要雄壯有雄壯、要嫵媚有嫵媚,要俚俗有俚俗、要豔麗有豔麗。他的文字極其通俗,最適宜演唱。語言潑辣流暢,形象生動,風格幽默風趣、質樸有味,被列為「元曲四大家」之首。劇作受歡迎的程度,竟有「家家沒來由,戶戶不提防」的俗諺。「沒來由」、「不提防」都是無端受屈、無辜遭罪的意思。

文章標籤

臺灣弘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