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綜合報導
第六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在湖北省武漢市琴台大劇院揭開帷幕,歷時一十七天。
本屆《中國藝術節》由中國文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係集合海內外戲曲藝術層次最高、參加院團最多,表演內容最廣泛之戲曲盛會。參加藝術節計有二十七台參評劇目,八台祝賀劇目,涉及中國十一個國家重點京劇院團、各省市院團及來自臺北之新劇團、美國齊淑芳京劇團等共三十四個團體,由文化部聘請學者專家評比選拔,我們觀察主辦及演出在盛會其間,京劇工作者在劇目、音樂、舞美、音效的創作、創造,演藝表演家的技藝表演、評委們的專業精神、嚴謹作風與辛勤勞形,令人欽佩。
閉幕式上,本屆藝術節揭曉了獲獎劇碼,摘錄如次,
◎ 一等獎
《建安軼事》湖北省京劇院
《將軍道》瀋陽京劇院
《無旨欽差》天津市青年京劇團
《漢蘇武》中國國家京劇院
《香蓮案》天津京劇院
《水上燈》武漢京劇院
《牛子厚》吉林省京劇院
◎ 二等獎
《知音》山西省京劇院、中國國家京劇院、山西省歌舞劇院交響樂團
《情殤鐘樓》上海京劇院
《宋家姐妹》北京京劇院
《重瞳項羽》濟南市京劇院
《花蕊》江蘇省演藝集團京劇院
《魂繫油氣田》成都市京劇院
《鐵血鴻儒》山東省京劇院
《大唐才女》福建京劇院
◎ 參演劇目獎
《唐廷樞》唐山市京劇團
《魚玄機》貴州京劇院
《羅成》雲南省京劇院
《哪吒》浙江京劇團
《血沃芳草》青海省戲劇藝術劇院
《張露萍》重慶市京劇團有限責任公司
《大山里》北京京評戲曲劇團
《風雨老腔》陝西省京劇院有限公司
《廣陵散》湖南省京劇團
《天地人心》安徽省徽京劇院
《趙一曼》黑龍江省京劇院
《丫頭醫生》烏魯木齊市京劇團
◎ 榮譽改編獎
京劇《劉蘭芝》改編:李瑞環
◎ 特別榮譽獎
翁國生
◎ 組織工作獎
湖北省文化廳
筆者係以臺灣《弘報》發行人之身分,接受承辦單位湖北省京劇院相邀,前往觀摩劇目之精彩呈現,詳實報導大武漢戲迷觀眾暢享戲曲盛宴,歡樂潮湧之實況,耑向港、澳、臺、美、加各地域讀者報導,俾得分享盛會。江城四日匆匆往返,無法一一瀏覽劇目,已摘精萃者六齣,著述評析容後依次發表,以供參考。尤其參加大會閉幕式晚會,聆聽組委會主事尹漢寧先生致詞中道出本屆藝術節之意義及成果:
為期十七天的京劇藝術節,共計三十五台劇碼(每劇目演兩場,一場供評委評比、一場供電視台錄像),演出六十四場次(祝賀劇目只演一場),分別在「湖北」、「京韻」、「洪山」、「中南民族」、「珞珈山」(以上武昌)、「中南」、「武漢」(以上漢口)、「琴台」、「武漢藝校」(以上漢陽)等九大劇院各分日、夜兩場演出,觀眾如「追星族」蜂擁接踵般的入場,這些精采劇目,引入觀眾達七萬人次。不惟如此,主辦單位為推廣京劇藝術,又設置「京劇走進大眾系列活動」,安排如次:
《京劇名家•名票鬧荊楚》群眾文化展演―讓名家、名票、觀眾互動,廣、電台,新聞欄目全天候直播。以上活動分別在南湖花園、武漢大學、空師禮堂、漢街、黃鶴樓劇場循序舉行,讓人人有機會登台唱戲。
《海內、外名票演唱會》―分海外、全國、全省三階段三天在黃鶴樓劇場活動並錄播。
《京劇天天唱》―由名票演唱、專業劇團表演經典劇目身段示範。分別在首義劇場、武漢天地、洪山禮堂噴泉廣場定日活動。
另有《學術講座》、《扮一扮―走進國粹》、《感受國粹藝術―手繪工坊》、《京劇臉譜變變變》等學術性、藝術性之活動,在京劇節活動期間,每日均在湖北美術館擴大場所舉辦,讓數百上千之群眾,走過模擬戲曲舞台場景,由專業化妝師為觀眾扮成不同之京劇人物,體驗戲曲韻味,並拍照、錄像留念。
華中科技大學馬洮安、張潔、尹海雲三位教授為筆者好友,也是戲曲、攝影同好,相約趕場觀劇,馬教授又是攝影家,引領筆者前往湖北美術館前廳感受「京劇國粹藝術―手繪工坊」與群眾交流的氛圍,這裡有來自各大學高校的藝術系學生,發揮創意為群眾描繪化妝後的京劇人物造型圖畫,在白色T-shirt衫上印製京劇臉譜及「京劇藝術節」紀念文字、圖案等,每天都吸引了大批的戲迷、群眾,還有來自美、日、英、澳、德、義外邦觀光人士,港、臺、澳門、新加坡參與者也簇擁前來,據主辦單位保守統計,參觀人數近十萬人次。
古語說:「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湖北省、武漢市舉辦「六京節」在中樞及各方重視下,釋出無限的藝術場所空間,延續三週戲曲系列活動之時間,場裡場外,使京劇走進大眾,使廣大人民真正體驗到京劇藝術的意義及樂趣,由此可見,湖北人民自來喜愛京劇藝術。評比結果出爐,《建安軼事》獲得一等獎首位、《水上燈》同列一等,使省、市院團名聲大噪,各方同申祝賀。
科大、武大幾位教授對筆者欣慰地說:「上海辦『世博』,臺北辦『花博』都獲得鉅大成功,武漢把京劇藝術節當作『戲博』來辦,創下了歷屆之最,使京劇流風重返楚(武漢)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