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國際余派名家名票演唱會即將於11月20日在臺灣登場,主辦的美國紐約余派研究小組暨李氏京劇基金會特別撰寫了一系列文章,概略介紹了余先生的生平、余派藝術及其所錄製的十八張半唱片,每篇文章都將搭配余叔岩先生的唱段,供舊雨新知在閱讀之餘,也能聆賞余先生蒼美醇樸的行腔。
在盛大的「第三屆國際余派名家名票演唱會」中,衆多位來自海内外的余派學習者,將爲您按照余派老生宗師余叔岩的演唱風格,介紹一些膾炙人口的經典唱段。這些余派的學習者包括著名的演員、造詣高深的余派琴師和不斷追求余派風格的票友。我們雖然程度不同、地區不同,我們對余派的仰慕和鑽研卻是一致的。喜歡余派的人都説余叔岩好,但是,和世上許多無法解釋的「奇跡」一樣,余叔岩好在哪裡、究竟多麽好,卻很難説出,更難說準。希望借這次演唱會,我們能和您分享我們對余先生的崇敬和喜愛,繼而促使您也慢慢地愛上他的戲。
一位藝術家的「好」往往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在這篇簡介中,我們也只能談談余先生的學藝過程和票友們對他的評價,略爲點到他的特色,其他都還有待您親自聆聽演唱會中的精品和他本人的錄音之後,慢慢地去發掘和體會。我們先來看看他的學藝過程。
余叔岩(1890-1943),譜名第祺,北京人,祖籍湖北羅田。祖父余三勝和父親余紫雲都是著名的京劇演員,分別以老生和花旦享譽菊壇, 祖父名列「老生三鼎甲」,父親名列「同光十三絕」,他當然是不折不扣的名門之後。余叔岩少年時期以余小雲和小小余三勝的藝名登台獻藝,追隨其祖父的行當,專攻老生。由於天賦奇高,武功又好,一時聲名大噪,小小年紀便在天津「下天仙」掛二牌,與楊小樓、孫菊仙、李吉瑞、尚和玉等名角兒同台,紅得發紫。
也正因爲這早來的盛名,調門兒又高,爲了迎合觀衆的要求,四五年間,雖然累積了深厚的演出經驗,卻因爲生長期間久唱不休,終於敗嗓,不得不暫別舞台。然而,在輟演期間,余叔岩不僅沒有放棄練嗓練功,反而更進一步把握了一個機會,列入了譚鑫培的門下。在當時,譚鑫培號稱「伶界大王」,在菊壇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後來的觀衆都昵稱他爲「老譚」,他的孫兒譚富英則是「小譚」),他爲人高傲,收余叔岩爲徒,也正是因爲這位年輕人本身的表現和條件都能符合他的要求。而余先生學譚,其實並不始於此,據薛觀瀾在「憶叔岩」一文中的記載,余先生對老譚「寢饋於斯,有數年已」,私下的觀察與揣摩之所得,也是他得以拜於門下的「本錢」之一。譚鑫培曾經「師事」余三勝,現在余叔岩又拜了他,在老生的傳承史上,便建立了一段特殊的淵源。(待續)
延伸閱讀:
第三屆國際京劇余派名家名票演唱會,11月20日公演!
戰太平(二黃導板、散板)
頭戴著紫金盔,齊眉蓋頂!
爲大將臨陣時,哪顧得殘生?
撩鎧甲且把二堂進,
有勞夫人點雄兵!
接過夫人得勝飲,
背轉身來謝神靈。
辭別夫人足踏鐙,
但願此去掃蕩烟塵!
打棍出箱(二黃原板)
我本是一窮儒太烈性,
冒犯了老太師府門庭。
念卑人,結髮糟糠多薄命,
浪打鴛鴦兩離分。
我往日飲酒酒不醉,
到今日飲酒酒醉人。
第三屆國際京劇余派名家名票演唱會
演出時間:中華民國105年11月20日星期日下午2時
演出地點:臺北國軍文藝中心
主辦:美國紐約余派研究小組暨李氏京劇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