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女花》原作是清代黃燮清(1805-1864)在年輕時候的崑劇作品。因帝王家故事,情節哀艷,立即受到日本人的喜愛,傳演不輟,受到歡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帝女花》自日本回傳上海上演,一時頗受重視。五十年代初,唐滌生(1917-1959)、鴻運劇團同遊日本,看到《帝女花》的演出,因而收集材料帶回香港。經他詳加歷史考證,予以改編,在1957年6月由仙鳳鳴劇團在香港利舞台首演。由任劍輝(1913-1989;生角)、白雪仙(1928- ;旦角)、靓
次伯(1905-1992;武生)、梁醒波(1908-1981;丑生)四大台柱演唱,成為傳誦多年、家喻戶曉的經典作品。
《帝女花》故事敘述明崇禎末年,崇禎帝長女長平公主與駙馬周世顯在明朝覆亡的時代巨變下的悲慘命運,其間既有二人纏綿的兒女之情,又有面對國破家亡的悲憤壯烈,尤其最後一場描述二人雙雙飲毒的(香天),感人至深。首演的版本,場次分為1.樹盟; 2.辭殿; 3.香劫; 4.庵遇; 5.上表; 6.香天。《帝女花》的辭藻瑰麗典雅,戲中(香天)乙節的詩白及唱詞情景交融,是整個戲本的精華之處,多數喜愛或通曉粵劇唱法的人都會唱出此節,反映出(香天)唱詞深入民心。於是日後《帝女花》有粵劇電影版、電視劇版、舞台劇版等拍攝和演出。台北中視在1995年也曾播出《帝女花》(又名《亂世不了情》)八點檔連續劇,製作人曹景德,由趙雅芝和葉童主演,是中視「三花」系列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是《孽海花》、《狀元花》。在《任劍輝女士逝世十週年紀念特輯》也有張國榮、汪明荃演唱(香天)乙節,頗為轟動。
今年第46屆香港藝術節,主辦單位特邀中國國家京劇院,將香港文化瑰寶《帝女花》改編成京劇版,由于魁智、李勝素領銜演出。中京院重視本次的改編,劇本七易其稿。將原粵劇版4小時濃縮為2小時半。主題音樂將(粧台秋思)重新編曲配器,鼓、琴以外,加上多種樂器。一方面要展現京劇的特色,一方面要顧及香港觀眾對《帝女花》的感情和期待。當時香港僅演出一場,一票難求。今年中京院應邀再度來台,傳大藝術總經理周敦仁,特邀京劇版《帝女花》戲碼,訂於5月23日(週三)下午七時假台北國家戲劇院首度演出。有粵劇戲寶之稱的《帝女花》,改編為京劇版,由于魁智、李勝素及多名一級演員的演出,會有不同的演唱唸做、音樂、舞台和燈光的新貌,將帶給台北菊壇一場盛宴。